你《允許自己變有錢》嗎?學習成為有錢人

nadnadlove 愛書.愛寫作.愛生活
2024年5月26日
成為有錢人是否你的夢想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變得有錢,只是不知如何得之其法。如果我再問:「你與金錢的關係如何?」,相信很多人也會想金錢是生活的必需品,或是一好用的工具⋯⋯
如果你只將金錢視作工具,你很難與它建立關係,換言之亦很難「變得有錢」。
當我翻開這本名為《允許自己變有錢》時,說老實,真教我眼界大開!在此之前,我從沒有聽過財務治療師的職業,也未想過有金錢療癒的心理學法則。作者Bari Tessler (芭里.泰斯勒)是著名財務治療師,她提出以三個階段,包括金錢療癒、金錢練習及金錢地圖改善與金錢的關係,藉以達至更佳的理財,更好的運用金錢資源。
於我而言,金錢療癒的階段最有用。這個理念很嶄新,從心理學的角度了解自己對金錢的印象與觀點。
金錢療癒提到我們先要認識自己對金錢抱有甚麽情緒,如焦慮、平靜、好奇、厭惡⋯⋯再進行「身體檢查」,了解在與金錢互動的前、中、後期的情緒、感覺。
接著,進一步了解導致不同情緒的背後故事,了解自己過去經歷如何塑造今天的人生或金錢價值。最後,以寬恕的儀式(包括原諒構成我們今天對金錢的價值觀及關係的種種人與事作結。
在開始療癒過程前,我認真作答書中的不同問題,開始慢慢了解自己今天抱持的金錢價值觀與我過去,尤其原生家庭,有著極大關係。我的原生家庭中非常節儉,因而養成「應用則用」,甚至是「盡量不用錢」,及至我成長,已經可以一己能力賺錢,卻很多時不捨得花錢,像作者說的「金錢節食」,嚴厲的限制開支。
書中指出,維持金錢紀律不需要感覺像懲罰,對自己也不用過於苛刻,而是富有同情心的愛自己。
書中還有很多非常實用的工具,如價值觀記帳分類法、願景日記、每週的金錢約會⋯⋯讓我們學習將金錢看成生活夥伴。
最後,書中提到的理財以至人生態度頗值得我們參考:
- 無論你的銀行存款是多是少,請停下來,心存感激。
- 花點時間,深呼吸,感激你所擁有的一切,你所做過的一切,你眼前的一切。
- 對你過去的決定和行為,懷抱同情心。畢竟,你若一直強迫或挑剔自己,那麼努力更新你的財務生活,又有甚麼意義呢?
- 專注於你的成功。你邁出的每一小步,都是勝利。慶祝每個小進展。巨大的變化就是這樣發生的。
- 在生活的各個角落找出可感恩之處。關注好的方面。尋找它,注意它,並感激它。
或許,你看完這本書後,也可慢慢變為有錢一族!
© 本文由作者【nadnadlove 愛書.愛寫作.愛生活】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