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的特點,不是放任自己去做錯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4年4月30日

Cover image

最近遇上了一位即將畢業的學生,她對於自己的情緒波動感到有困擾,不過,在於筆者而言,我的回答是「其實我很羨慕你這種充滿情緒的人」,為甚麼呢?

 

了解自己已經是成功的開始

 

情緒化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情緒化的人胡亂的宣洩自己的情緒。這種情緒不止於負面,即使是正面的情緒,如果經常地表現出來,同樣也可以讓身邊的人做成困擾。而更讓人困擾的是,這些人要不就是認為自己沒有在發洩,還有就是覺得「我就是這樣,你應該包容」。

 

不,沒有人「應該」包容別人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自己沒有尊重你自己,沒有重視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別人為甚麼去接受你呢?

 

所以,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是情緒化的時候,其實比起上述這些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尊重自己的人,來得更好了。

 

接受自己不代表放縱自己

 

當意識自己自己的特點,比如就說是情緒化吧,其實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這種特點會有甚麼特別,又會如何影響到自己和別人。

 

筆者之所以會羨慕情緒化的人,是因為他們很易動情,很容易對事物有感覺。對筆者本人而言,更多的時候是對一些事情沒有甚麼特別的感覺,但作為一位熱中於寫作的人來說,無法對事物投入感情和情緒,就很容易寫出「沒有溫度的文字」,這一點對自己而言是缺憾來的。

 

反之,當自己容易對事物產生情緒,某程度而言,是一種浪漫的表現,也是讓人覺得這個人更像一個人,而不是AI和機械人。如果工作需要經常與人接觸,其實容易有情緒的人,或者比起沒有情緒的人更有優勢。試想像,如果你致電到客服,你會喜歡機械式的回覆,還是有情緒交流的對談?

 

不過,當了解自己的特色後,就不代表要讓自己肆無忌憚的把自己的特點無差別的影響別人。就用情緒化的相反例子,筆者很經常提醒自己,有些人對自己傾訴時,不一定是要找答案,更多的是傾訴而矣。所以不要急著給予答案或解決方法,或者單純地聆聽,已經是最理想的處理手段。

 

把自己的特色套用在可以發揮得更適合的面向時,可能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如果是情緒化的人,能將自己的情緒轉化成文字,甚至是故事,一來已經可以將自己的情緒轉移,二來又沒有影響別人,更重要的是,在將這些情緒轉化的過程當中,也給予自己一個反思的機會,檢視自己,令自己更容易有所成長。

 

所以,如果套用在你身上,你的特色又是甚麼,又有沒有困擾著你呢?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