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視死亡,反思生命的價值:《我是人生整理師》

由我的角度看世界
2024年3月18日
書名:《我是人生整理師》
作者:盧拉拉
出版:尖端出版
✵ 提要:
你想在死亡的終點線前,有過什麼樣的人生呢?
這是一本由台灣特殊清潔人員 - 盧拉拉所撰寫的書,作者以第一身分享他特殊工作的內容,負責命案現場的清掃、遺物整理和囤積歸納。許多人避而不談的死亡,是作者的日常。他見證過無數的生離死別,也見證過家屬的冷漠,被世界遺忘的可憐人。腐壞蛆蟲的身軀、布滿血迹和屍水的地面、臭氣瀰漫的空間⋯⋯無數令人衝擊的場景都是逝者用最後力量證明自己真實存在過。
孤獨死、自殺、家屬委托,特殊清潔人員的職責不只有清掃凌亂骯髒的現場,收拾逝者的遺物,更要安撫生者的心靈。
✵ 讀後感:
閱讀此書,有悲傷、感慨、憤怒,也有無奈。死亡,看似遙遠,但又貼近生活。特殊清潔人員,是一個特別且不常見的職業,這次透過作者以第一身的角度,了解到這份特殊工種,也讓我們近距離接觸生死。我很佩服盧拉拉和一眾特殊清潔人員,那些震撼的工作環境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單是作者描述的場景,已令人不安,還要面對多個生死別離的場面,那種心情令人難以言喻。
|對生命最後的無力吶喊
在這本書中,最多提到的一個詞語是 - 「孤獨」,在很多到往的工作場地,逝者都是年紀老邁,沒有家人或跟家人斷絕來往的「獨居老人」。他們自己一個人居住,沒有穩定收入來源,體力緣故也不能從事高強度工作,導致生活環境惡劣,生病了也不能及時得到妥當的治療,最後死亡。遺體到多天以後傳出陣陣惡臭,或因為多天沒有交房租,房東上門追討租金才發現。
記得讀書時期,我也參與過上門探訪獨居老人的義工活動,每次會準備些乾糧和日用品,跟他們聊聊天,問候他們最近的生活,雖然逗留的時間短暫,但有些年輕人志工的到訪,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這世界上還有些關心他們的人。
曾在《獨樂樂,也快樂》一書中看到若完全失去接觸的機會,對人生的希望也會逐漸消失。我在想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多關心身邊的獨居老人,給予他們更多關懷和援助,是不是就可以減少悲劇的發生呢?
|生存・就是種挑戰,擴大的社會黑暗面
作者大多接觸的都是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每個個案背後包含孤、老、殘、病、弱、瘋。社會強調每人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但那些機會都是給普通人,不是給予最底層的弱勢,書中有些故事的主角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天生的缺陷令他們連競爭的機會也沒有。其中一個故事關於一個家庭,夫婦不幸患上癌末,有一個因交通意外導致智能障礙的孩子,本來是家庭支柱卻淪為被照顧者,而父母一邊忍受病魔的折磨、無業的經濟困境,還要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父母病逝後,剩下不能自理的孩子,想活著,也是個挑戰。
記得當義工時,曾探訪過住在深水埗的無家者,他們有的因為跟家裡鬧矛盾,而被趕出家門,露宿街頭,他們希望靠自己能力養活自己,不想倚賴社會的援助,但是沒有住址證明,沒有正規公司會提供就業機會,也不能開戶口,只能從事收入不穩和薪水不高的散工。他們想要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但有許多障礙阻撓,想要翻身,要比普通人努力百倍、千倍才能達到別人的起點。
|遺物整理
近年來,市面上有很多重視空間規劃,配色和諧的收納整理師,但人生整理師負責的遠不止此,他們需要清理的更多是遺物,情感類的物品最難割捨,關係到逝者和家人的關係、家庭經濟狀況、心靈狀態等。在《輕物質生活》一書中,作者也曾提及情感類的雜物最難割捨,有的可能拍照留念便行,但遺物是生者對逝者唯一情感牽絆的物品,更難割捨。作者在書中講述另一位特殊清潔人員不斷勸說客戶再三考慮要丟掉母親的舊手機。而作者認為他們只是負責收納整理的人,不該為他們做決定,該做的只有建議,在心上能無負擔,完全割捨,才是真正的斷捨離。
推薦給對生死議題和人生整理師想有更多了解的讀者。
書摘:
❀ 絢麗華美的一生畢竟只屬於少數人,但未必精彩。世人常因執着,想要得到一切犧牲了更多。為了更多的名、更大的利,蒙蔽雙眼,遮住良心,更加以否認,世上真有願意付出之人。為了長壽,卻施加延命治療,終歸終矣,豈曰善?
❀ 「萬般帶不走。」人生是如此短暫,但就算滿足了再多慾望,成就在大的事業,也無法為自己增加些什麼,出生之時是赤裸裸地來,死亡之時一樣是赤裸裸離開,可惜這些文字無法傳承,也無法實現它的價值。
喜愛推薦:★★★★★
易讀:★★★★★
© 本文由作者【由我的角度看世界】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