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到用時方恨少? 有難才去找別人結果多數被拒絕

半宅職薯

半宅職薯

2024年3月6日

Cover image

「書到用時方恨少」大家一定聽過,「人脈到用時方恨少」大家又聽過未?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討論「識人好過識字」的「識人」是怎樣一回事。

 

“Hi-bye friend” 和派卡片狂

相信大家在讀書階段總會認識幾個 “Hi-bye friend”,當出到來社會工作之後,又總會遇到很多以派卡片為目標,在社交場合中漁翁撒網式狂派卡片的人。這些人嚴格來說並不算是真正認識,甚至乎連認得也有困難。

 

雖然派卡片狂表面上派了很多卡片,也收了很多卡片,但由於與對方缺乏真正交流溝通,更遑論建立關係,所以這些難以稱得上是人脈。當有一天他有需要用這些所謂人脈幫助的話,基本上都只會吃閉門羹。

[延伸閱讀: 用人著重「關係」,有辣有唔辣]

無利害關係的人脈最真誠

大家有沒有發現當離開學校後,很難識到真正朋友?對的,年少時大家一無所有,沒有甚麼利害衝突,大家都可以憑志趣自由選擇喜歡的人做朋友。這些人隨時可以和你做一世朋友,在你有難的時候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傾盡全力幫助你。

 

但當有一天踏進社會,你會在工作場合認識很多人,而這些人早在你開初認識的時候,已經存在互惠互利,甚至互相利用的隱藏目的。然後你又會發現,人脈特別廣的人,由於已經成了某些團體的「關鍵人物」,擁有甚具價值的人脈資源,所以又更加容易認識得到新的「朋友」。

[延伸閱讀: 返新工想盡快適應? 最重要找到一位「扶手棍」]

建立人脈需先行付出

如果你已經錯過了在求學期間建立真摯的友誼,踏進了社會的你也可以透過盡力增加自己的能力或資源(說得難聽一點是利用價值)去建立你的人脈。

 

你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專家,也可以是一些聯誼活動的搞手。透過先行付出,贏取別人認同,以達致被人認識。當然,搞活動時你要有心理準備會吃很多檸檬,但只要內心夠強大,吃檸檬其實並不算甚麼事情。

 

而事實上,我最近也吃了兩次檸檬。話說我正在上一個短期的電腦編程課程,我在第二堂邀請坐在附近的幾位同學放學後去飲杯茶,聊聊天,卻遭到連環拒絕;幾堂之後,我又在同學通訊群組中發起活動,結果只有兩位同學附和。但起碼,我真正認識了兩位同學。

[延伸閱讀: 同年入職加薪卻快過你? 五大心魔阻你升職加薪]

「識人好過識字」的大前提是擁有正面形象

我記得十多年前 part-time 讀書的時候,group project 中有即將要投身社會的青年人,也有事業有成的大企業高層。可惜這位年青同學有眼不識泰山,在 group project 中表現出不負責任及得過且過的態度。一段日子之後,大企業高層同學對我說:「其實我開句聲便可以為他安排一個好職位,但見他這樣表現……還是免了。」

[延伸閱讀: 求職晉升講「關係」? 分析老細偏好「關係」心態]

「人脈到用時方恨少」?

在這裏我想借用危機管理的一項常識:你必須在平時未有事發生時和別人打好關係,在有難的時候別人才會伸出援手。要是你在有難時才突然找別人?別人必定會拒絕你的!

 

的而且確,我發現很多成功人士,平日只有少部分時間放在公司日常運作上面,平日大部分時間不是學習,便是和不同的人溝通、找人才、發掘靈感、先知先覺獲取消息。拉攏人才,建立團隊,凝聚眾人創意和力量,便是他們的強項。

[延伸閱讀: 名校網絡在職場的威力]

結語

「人脈到用時方恨少」,其實建立人脈不如想像中困難,阻力在於怕尷尬、怕面懵。其實從另一角度想,你主動釋出善意和別人溝通,是大方和坦誠的表現;別人不願敞開心扉,把自己埋首一角,是他的選擇。別人請你食檸檬,你就當飲了一杯檸檬茶便是,不是嗎?

原文刊於 Business Digest )

By

半宅職薯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