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凡響》:衝破障礙,只要你在

18

18

2024年2月22日

Cover image

整部電影只有短短的一小時多,所帶出的意義卻很深遠。這電影講述三名主角因不同的原因參與一部與特教學生進行的音樂劇。第一位主角是一名在特教學校任教的老師,因為工作的緣故,她需要籌備這一場音樂劇。第二位主角是一名準備考文憑試的中學生,就讀名校。第三位主角也是一名準備考文憑試的中學生,就讀三流學校,他的弟弟是一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看電影的過程中,有好幾幕也特別讓人感到深刻,以下將一一細說。
 

特教兒母親的辛酸

第一幕就是一位母親在帶她的兒子上學時,遇上了障礙。兒子有特殊需要,因為上學的道路正進行工程,兒子感到和平時不一樣,於是坐在地上,不願起來。兒子的舉動引起路人的關注,更有人拿起電話拍攝。母親連忙阻止路人的行為,然後努力勸兒子起來。最後,老師介入,協助解決問題。這一幕後來加入在音樂劇中,而在綵排時,該名母親更大吐心中所想,對白甚是感動。內容大概是:

「過馬路也花了半小時,只是因為道路和平時不一樣。也不知將來該如何?我會老去,有一天,我更會死去。我不能夠一輩子也陪在你身旁。」

說罷,母親不自覺地哭了。兒子雖然聽不出母親的意思,但他看見母親的眼淚,然後為母親擦去眼淚。母親頓時感覺到安慰。現實中,特教學生未必會作出如此暖心的舉動。很有可能是你有你難過,他繼續若無其事繼續進行他的活動。由此證明,照顧特教生的家長是多麼的不容易。而偏偏社會對他們的不了解,加重了家長的壓力。兒子在鬧情緒,旁人圍觀起來看表演。試問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特教兒父親的掙扎

第二幕是就讀三流學校的男主角與父親的爭執。之前提及,男主角的弟弟是一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有一次,任職貨車司機的爸爸攜同大兒子與妻子一起出席聚餐,留下小兒子在家。豈料,回到家中,發現兒子不見了。之後才發現,兒子在家的附近。男主角生氣的對父親說:「你就是怕被人取笑,才不帶他一起出席!」父親摑了兒子一巴掌,並大聲說:「我不是怕別人笑我,而是怕別人笑他!」這一幕帶出父子二人其實也很在乎小兒子,只是大家也沒有說出來。後來,父親到小兒子的學校,請教老師該怎樣做?老師建議父親參與兒子的活動,讓他感到被愛。男主角也主動承擔照顧弟弟的責任,接他放學。

特教老師的經歷

第三幕就是任職八年的老師與她丈夫的對話。原來,這名老師在這段期間,也一直想要辭職。她更曾經發惡夢,夢中的學生就像是魔鬼般,正朝著她走來,像是要把她吃掉。她坦言,她並不是別人想像般如此有愛心。每當她教授學生新知識,轉眼間,學生忘記得一乾二淨。這樣的日子讓她感到無意義。她不想有小孩,是因為萬一自己生下有特教需要的孩子,她會接受不了。在籌備音樂劇的過程中,她卻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或許是在音樂劇中,她看到了學生不一樣的一面。原來他們也可以在台上閃閃發光。原來他們也可以很努力去完成一件事。

除此之外,電影歌曲《有你在旁》更是很值得一提。第一句歌詞是這樣的:

「人生原可完美,但世事從來無法掌握。」

要不是染色體異常,孩子不會患上自閉症。但是,我們真的無辦法控制。

又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

「人生平等難見,我已盡力卻無人知曉。」

正因特教生生來與主流學生不一樣,他們便需面對許多額外的事情,包括歧視的目光。主流學生與特教生初次見面時,特教生與常人一樣自我介紹。可是,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外表不一樣,出現以下一幕。握手過後,主流學生到洗手間洗手,並說:「要把手洗乾淨一點,也不知道他們碰過些甚麼。」的確,有部分的特教生並不是很注意個人衛生。回到電影中,觀眾看到的,是一群乾淨的學生。那為什麼主流學生會有如此想法呢?答案我們都知道。

最後,歌詞又提到「有你在旁我盡見掌握,同渡過艱難,挽手行。」

在一群特教生的身旁,不外乎是自己的親人、老師與同學。還有就是社會上的人。對他們來說,乘搭交通工具並不容易。因為他們不一定能夠遵守相關的規則,例如保持安靜。電影亦都提及,庇護工場的名額有限,導致一名畢業生畢業後只能留在家中,未能融入社會。這群學生在畢業後要面對的困難更加難,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該如何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這部電影想要帶出的,大概就是希望大眾透過電影,能夠了解到他們其實與一般人無異。我們看到,為了準備表演,他們是多麼的努力。我們看到,他們也一樣需要接受教育。我們看到,他們也有自己喜歡做的事。若是大眾也能抱持此想法,有特殊需要的人便能融入社會中,面對的困難也會大大減少。

© 本文由作者【18】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