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記》的手持拍攝手法

Felix Li

Felix Li

2023年11月29日

《年少日記》海報
《年少日記》海報

如果你已經觀看了《年少日記》,你會不難發現電影有大約六至七成的鏡頭都是晃動。由開場上樓梯到主角(鄭Sir)明確自己的教育理念前,都是以手持拍攝。

我在觀看《年少日記》時,有幸遇上謝票場。導演分享他的故事裡,鄭Sir一開始都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懷疑,包括小時候哥哥自殺,媽媽離家出走,爸爸深陷悲傷,自己一直都很後悔沒有了解哥哥。導演和攝影指導以手持拍攝手法,來表達主角不穩定的生活。直到後來,主角明白自己可以如何面對壓力問題的學生,以及願意老婆和爸爸修補關係時,這時才把電影機放在腳架上拍攝穩定的鏡頭。你們喜歡這種拍攝手法嗎?

《年少日記》電影畫面

我自己就不太喜歡有太多晃動的鏡頭,尤其是在一開場上樓梯那場戲。我認為從高處拍攝樓梯,本身樓梯已經形成了一個很符合美學的畫面。但是,鏡頭一晃動,樓梯的美學就有點失色,甚至我在戲院有點感到頭暈。當然,導演和攝影指導有自己的想法,最後採用了是他們的決定,只是我自己不太欣賞上樓梯這場戲的手持拍攝。

其實除了《年少日記》,有不少電影都會採用手持拍攝手法去講故事,每部電影採用手持拍攝手法的原因都可以不同。我在學習電影製作時,老師都會不停問我們:為什麼鏡頭要移動(Pan)?為什麼鏡頭要手持拍攝?老師這樣問,就是希望我們懂得去思考每一個鏡頭的設計。但是作為觀眾,如果沒有學習過電影製作的人,基本上很少會去留意一部電影是怎樣用拍攝手法來講故事。

對於電影人來說,一部好的電影就是得到很多觀眾欣賞。除了故事和情節,電影其實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藝術元素,例如:攝影、音樂、服裝設計、美術設計等等。觀眾不妨可以在觀看電影時,多留意不同的藝術元素,支持香港的電影人。

© 本文由作者【Felix Li】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