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寫作作為正念練習:寫作本身,就是療癒自己的一種技能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3年10月17日

Cover image

從前,我們都會學習寫作,雖然,在現代社會,「寫」的部份可能佔了很小,但若然還是要去說說「寫作」這回事,其實應該都要是一種技能。除了真的是因為工作需要的技能以外,或許用寫作本身,就是療癒自己的一種技能。

 

或許是華人社會的教育制度,很注重「功能性」這回事,就是在學習當中,都需要讓學習本身有一些功能。然而,一些功能的意思,說白一點就是如何工作的技能,此所以以往「重理輕文」,到近年商科當道,其實都是為了工作而學習。

 

同樣的邏輯之下,我們之所以學習寫作,其實也是為了滿足一些社會功能,那就是文字的應用和溝通。然而,明明我們在學習的階段當中,實用文並不是寫作的全部,如果單純是為了符合社會的工作功能,為甚麼仍然需要學習實用文以外的寫作技巧呢?

 

文字是載體,記錄當下

 

實用文其實是一種文體,一種格式,實際上的內容還是文字本身。所謂的實用文,也不一定代表是死板無感情的陳述句,好的實用文,其實也能讓人看得感動。

 

要令一片文章變成一篇所謂的「有溫度的文章」,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文字有感情。但是,文字就是文字,如何可以放一些感情下去呢?如果把這句話問一般的寫作老師,很大機會就會轉去教授修辭技巧,或是學一些形容詞,但卻是忘卻了,文字只是載體,而不是本體的意思。

 

我們在學習寫作的時候,或許又是為了在考試裏獲得更好的分數,很自然而然的去寫一些滿足別人,或是滿足評分的用字。但是,寫作的本身,應該先理清作者本人到底想要寫甚麼,才會去挑選用甚麼樣的字句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事實上,讓人感動的句子,不一定是雕花龍鳳,引用大量的經典成語,比如說

 

那些年錯過的愛情

每隔兩秒我都想起你

很久不見,到底發生過甚麼事?

 

這些用字,或許初小生都能認得出來,都是一些相對顯淺的用字。只不過,為甚麼這些文字能感動人?正正是因為這些文字記錄了情感。

 

用寫作尋找自己的感受

 

原本在網絡興起的初期,「日記」這功能逐漸放到了網上。其實寫日記本身,就是一種寫作,也是一種讓自己可以好好看待自己,思考自己的時間。

 

只不過,隨著網絡文化的演變,放在網絡上的文字,忽然變成了很公開,很多讀者,很容易被人評論的文字,結果,網絡日記又變回了另一種實用文,為了滿足讀者而寫作的一種文體,大大違背了日記本身的意義。

 

日記的最大讀者,其實應該是作者自己。日記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可以記下自己當下的感受,又或是一些閃過的想法,讓自己可以記錄下來,在日後回顧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了甚麼。

 

當然,不少人都會認為,每一日發生的事真有這麼多值得記低嗎?在日記而言,其實也沒有人規定必須要像一本史記一樣,將自己的日程記下來。日記並不是一部記錄片,而僅是一個讓自己可以寫作的過程而矣。

 

寫作與正念

 

不少人會將「正念」和「冥想」放在一起,實際上,「冥想」只是正念的其中一種模式。「正念」(Mindfulness)的最大目標,是讓自己回到當下,全心全意專注於現在和自己。

 

近年推廣正念的最大功用,是為了讓現代人可以有一個令自己恢復,甚至是心理療癒的一種手段。特別是現在的社會可以接收的資訊太多太多,接收和處理資訊本身,是實實在在消耗體力和腦力的。如果讓人的大腦比喻為電腦,過多的資訊處理,在電腦的情況就會做成當機,令電腦無法正常運作。

 

正念的好處就是去掉過多的資訊,讓大腦只處理好一件事,就是自己。

 

而基於正念的本身,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專心專注地,其實寫作就是一種需要專心的工作。

 

正如上文所述,寫作其實不一定很需要目的,如果找不到目的,就當成是一份日記,記錄一下自己現在想到些甚麼。寫作本身也不需要用很多特別的字詞,因為寫作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的感受寫在文字當中。

 

當開始熟習了寫作後,才慢慢發掘適合表達自己的寫作技巧,那就是個人的風格了。當自己寫下一篇文章後,自己反過來看一下,看一看有沒有甚麼地方想要修改的,又或是讀起來自己覺得可以用其他詞語的,甚或是多寫了,多看看不同的文章去比較一下和自己的不同,也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

 

當一個人能夠集中精神處理好當前的一件事,比如就是寫作本身,那就很容易獲得正念帶來的好處,使自己可以重新調整自己的思路,好好想想下一步想要怎樣。你又多久沒有寫作了?要不要現在就把你的感受告訴我?

 

如果我的文字療癒到你,也不妨在旁邊捐款支持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