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不想升職的理由

半宅職薯

半宅職薯

2023年8月31日

Cover image

在我20歲,才剛剛踏進社會兩年的時候,我已經發現香港的職場是一塊沉降中的板塊:工資會慢慢追不上物價;工作量和複雜性會越來越高;學歷和經驗會越來越貶值。

 

要突破這塊正在沉降的大板塊,唯一的方法就是盡快向上爬,爬得比沉降速度更快。但在20多年後的今天,我反而聽到有些打工仔說不想升職,而選擇安於現狀。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升職加辛不加薪

從大約十多年前開始,有些老闆已經在消費職場小薯的上進心:給小薯升職,給他更多的工作和責任,人工卻每月只加幾百元。

 

在工作量高,無償超時工作,24小時精神處於繃緊備戰狀態的情況下,算下來薪酬待遇不比最低工資好多少。那個時候的打工仔卻仍然想升職,也許是出於爸爸媽媽一輩對於出人頭地的追求吧!但打工仔卻一面升職,一面埋怨工作量高,薪金又不成比例地低。

[延伸閱讀: 給新畢業生的五句說話]

幾百萬身家濕濕碎

另一方面,根據政府統計處公佈的2021年人口普查資料,全港約有130萬家庭住戶居於自置居所,當中供滿樓的家庭高達66.1%。換句話說,有大約85萬個家庭資產在數百萬元以上。

[延伸閱讀: 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四個職場常見的思想誤區]

普通打工仔與經理級收入相差兩萬餘

根據我對市場的認知,一個有幾年至十年經驗,有大學程度的打工仔,每月賺取二萬多元薪金不是很難吧!

 

另一邊廂,香港經理及行政級人員的收入中位數大概是四萬八千元。

 

每月收入二萬多元的差距,等於咬緊牙關超時工作拚命搏殺幾年至十年,再換來更高的責任、壓力和工作量。

[延伸閱讀: 新聘員工「甩底」成常態 接受 offer 後反悔並不是最壞情況]

拼搏所得遠不及自置居所的資產

而二萬多元,又粗略等於自置居所資產的大約三百分之一。給它打一個三折(主要是扣除兩老退休的生活費,以及和兄弟均分資產),這層已供滿的樓也大概能夠抵消當經理10年和當小薯10年的收入差距。

 

用超簡單的推算來說,小薯拼命搏殺十年八年,再當經理十年,頭尾20年,收入差距才等於來自自置居所資產所得。那還有上進的動力嗎?

[延伸閱讀: 努力增值也只是在服務上司 上流至頂點需要兩三代人時間]

沒有自置居所資產又如何?

當然,香港也有很多人沒有自置居所資產的,他們又會否努力拼搏追求升職加薪呢?

 

很不幸地,商業社會是一個贏家通殺的遊戲。來自中產家庭的父母更有資源栽培子女,安排他們考進名牌學府,自小累積人脈,傳授他們成功法則。

 

而出身自基層家庭的青年呢?不是不能衝破,只是難很多很多。網上流傳一句說話:「得公屋得天下」,倒不如不要升職加薪,永遠留在現有階層。以前年代要娛樂還得花錢,現在年代只要一部手機便可享有無盡免費娛樂。那還有上進的原因?

[延伸閱讀: 有一種累,叫心很累 解釋年青人心很累的原因]

結語

最後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除了金錢利益之外,升職也會帶給你更高的社會地位和尊重。但在互聯網世代,沒有人知道身在屏幕背後的另一人是誰,每個人的發言也佔相同的板位。在公司得不到權力和尊重,也依然能夠在網上世界和其他人平起平坐論政治、論經濟、論人生。那麼為何還要升職呢?

原文刊於 香港01  )

By

半宅職薯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