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元的一束花,值得嗎?──花藝入門者的小分享(一)

木森🍁
2023年8月14日
這幾年因為疫情,學做花藝的人數急升,有些人當作是興趣班報讀打發時間,也有不少人索性轉行做花藝師。於是網上花店如雨後春筍,在IG隨便掃一掃也是琳琅滿目、目不暇給的景象。
筆者年多前亦報讀了一個花藝師的培訓課程,學習製作各類鮮花產品。當中教授最多課程的,便是製作鮮花花束。
一束普通的鮮花束,花墟售價從百多元至幾百、上千元不等,而網上花店最低也要售價數百。有人覺得不值,鮮花終是枯萎,幾百元終是落得丟進堆填區的下場。當然也有人為門面功夫買單,認為鮮花予人的快樂及誠意無可取代,那怕只是短暫盛開一剎,在閃光燈下留下倩影便是永恆,也總算是完成歷史使命。
外行人看一束普通的鮮花,或許認為其成本極低,壽命極短,未能參透其中寶貴之處,認為幾百數千實在不值。然而對一間小本經營的網上花店而言,一束美麗體面的鮮花束背後所投放的成本和價值卻難以估量。替一束鮮花尋找背後高於銀碼的意義,還是值得的。
首先遑論送花之人本身的心意已是無價,花束背後所付出的時間,花藝師所投放的經驗和技術,也難以用數字衡量。若撇除這種形而上的價值討論,我們也可實際地算一算時間成本。
- 買花過程需時:到各花店格價對比價錢,衡量花材是否新鮮、若沒有想要的花材可以如何改變策略;花材估量錯誤該如何處理(太多用不盡,太少不夠用),不但需時,而且在在考驗著花藝師的應變能力和經驗。
- 預備花材需時:鮮花買回來後要除葉、去刺、剪腳,這些瑣碎的預備功夫甚至比包花束還長,構成時間成本的一部分。
- 製作過程需時:螺旋腳的技巧、高低排序的佈置、色彩的搭配、多寡的分佈、花袋的製作、不同紙質及顏色包裝紙的使用,這都是技術與美感的經驗積累。若沒有平日長時間的練習,就只會造成每次製作更高的時間成本。
此外,花店作為服務性行業,亦要提早和客人溝通要求,避免誤會;完成花束後更要自行安排交收及送貨,又是一項時間成本。平日還要拍攝花藝作品放上社交媒體作宣傳,不時更新,以保持熱度。以上種種,若是One-man Band,要花費的時間、對花藝師能力的要求可不少。
所以說「台上拍照一分鐘,台下紥花十年功」,扣除花材本身的成本價,花藝師所付出的時間成本和心思其實可能連最低工資都不及。不過本著對花藝的熱情,加上見到送花和收花人的喜悅,這些都比利潤更令人心滿意足。而且這本是一個經驗的累積,技巧的訓練,學習的過程,對花藝師而言是一個能力與品格的持久修煉。
認清這些,一束花背後的價值,就遠高於標價上一千幾百元的銀碼。
© 本文由作者【木森🍁】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