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社運家?就是萊莉婆婆!

海中地職人

海中地職人

2023年6月16日

圖片來源︰archdaily.com, Heritage Foundation of Pakistan
圖片來源︰archdaily.com, Heritage Foundation of Pakistan

近日,英國皇家建築師學院(Royal Institutde of British Architects)頒授「皇家金牌」(Royal Gold Medal)予巴基斯坦女建築師雅絲眠.萊莉(Yasmeen Lari),認可她在建築專業的貢獻。獲此殊榮的建築師、工程師多半為建築界帶來突破發展,或有能力創造標誌性作品。現年八十二歲的萊莉有否此能耐,暫時未必能論定,但她獲獎的原因是她建設社區、義助弱勢人士。

 

萊莉在一九四一年於英屬印度的旁遮普地區出生,幼年時適逢英國放棄全球多個殖民地,及後印巴衝突,所住地歸入巴基斯坦版圖,她就在大城市拉合爾(Lahore)成長。後來她前往倫敦修讀建築,並遇上未來丈夫蘇希.薩希亞.萊利(Suhail Zaheer Lari)。一九六四年畢業後,萊莉並沒有留英尋求工作機會,這尤其令「留美是生活」的華人不解。萊莉自言只想著返回祖國做能做的事,沒有多考慮在英國發展。活在男尊女卑的國度,加上上世紀六十年代很多人根本沒有性別平等的概念,萊莉曾遭質疑是否具備專業知識。她成為首名巴基斯坦的女建築師,展開三十六年的專業職涯,代表作品包括卡拉奇(Karachi)的大型酒店、巴基斯坦國家石油大廈,但這些商業意義濃厚、富麗堂皇的建築物並不令萊莉津津樂道,她只稱它們為「長毛象建築」。

 

二千年萊莉從建築師的崗位上退下來,但退而不休,運用她的知識、閱歷、視野來服務社會,可謂這個年代才完全展現她的建築風格。早在一九七三年還任職時,她為拉合爾規劃公共房屋。當時她視察環境,採訪居民,很多婦女詢問新居所種菜養雞的位置如何。萊莉得知居民需要後,參考中世紀巴基斯坦的聚落建築,設計新型的公共房屋群,房屋有一、二或三層,每層都設置露天區域,確保有足夠種植養雞的地方,刻意收窄道路,限制車輛出入,又修建高架行人路,增加兒童遊玩的場所。後來她和丈夫成立基金會,合力保育歷史建築和文獻,獲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肯定,後來亦邀請她擔任職務。零五年、一零年,巴基斯坦分別經歷劇烈地震和嚴重水災,萊莉協助災民重建民居,尤其注重就地取材,例如石灰、竹、陶泥,以及如何避免再受災害所毀。

 

萊莉自稱自二千年來,再沒有使用鋼筋、混凝土,她的座右銘是「無碳、無浪費、無捐贈者,以期消除貧窮。」除了材料講究,推動新建設時,她還在執行社區建設計劃,教育當地人建築,創造職位,使當地人自行建造房屋,而不倚賴捐款、政府的幫助。連較細微的建設改善,萊莉也注意,她眼見巴基斯坦的傳統爐灶令煮食者吸入油煙,也容易招惹流浪狗,污染食物,於是重新設計爐灶和廚房,防止水浸,具備衛生的備料間,煮食位置無煙。這也是建築師不只舉目於廟堂殿宇,還要環顧四周,才可想到辦成的事。

 

萊莉曾說︰「建築不只是磚頭和水泥,還是觀察我們可如何建設社區。」她「心繫社會」可不是流於口號。萊莉也不以建築家、社會運動家自居,只是眼見問題就嘗試解決,有該做的事就動手做。女性、建築師、負笈海外的南亞人,她大可在身上貼上無數標籤,但她並沒有,只憑實幹。她承認獲獎會帶來榮譽,但隨即已計劃如何運用知名度,來令各項計劃更進一步。皇家建築學院主席西蒙.柯福(Simon Allford)讚許萊莉︰「她由滿足跨國客戶的巨大工程轉至專注於人道關懷,是啟導人心的人物。」萊莉此等人物之所以啟迪眾生,不只她彷彿紓尊降貴,訪貧問苦的修道者形象,還有在現今日日講究身份的世代,她不經意地剝去本可帶來便利的標籤,以行動取代。大概上世紀幾座華廈以來,萊莉再無標誌性作品,但在巴基斯坦千萬平民心中,或煮食,或起居,或玩耍,都會發現萊莉的足跡。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