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估拳打腳踢的威力,二十年跆拳道教練最真實的告誡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3年6月5日

Cover image

習武防身絕對是一件好事,但僅憑一招半式,不但無法有效自衛,更重要的是會令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甚至觸怒對方,令自己受傷的風險提高。緊記,自衛,從來不止是技術,更是一門學問。

 

打擊技的致命缺憾

 

不少人對於武術和功夫的印象,大多是拳打腳踢,打來打去的一類。而事實上,大部份武術都以打擊技為主,以摔投或關節技絞技為主的武術雖然出名,但卻不多。而在不少以標謗以自衛術為主的武術,雖都以拳腳作為應對為先,但都多輔以關節技作為控制對手的技巧。

 

因此,當面對危險或發生衝突,打擊技的效果其實非常有限。

 

即使是習武多年的朋友,也很多時候搞不清楚打擊技的作用是甚麼。所謂的打擊技,也就是直接打擊對手,包括拳打腳踢,肘批膝撞等等。但是,打擊本身是如何發揮效果呢?

 

在傳統的習武過程當中,都會教授學員所謂的「要害」位置,也就是會令對方容易發生嚴重傷害的地方,當中包括一些重要器官,又或是一些穴位或神經集中點。不過,在現代的武術訓練,不少都傾向運動化,運動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以較多的攻擊得分,而不是以較重的攻擊擊倒對手。而在客觀數據上,能夠直接以拳腳擊倒對手的搏擊比賽,其實也佔非常少數,所以說要想著依靠打擊技擊倒對方,其實絕不容易。

 

而更重要的是,所謂的「要害」其實一點都不容易擊中的。

 

比如說眼部,一般人即使沒有受過訓練,對於襲向眼部的來物,不論是拳物或是水,其實都會有很快的自然反應閉眼和閃避。而更多時候,不少人以為攻擊男性下陰是非常有效的,但前提還是要打得中。最近一段影片,一名女性即使就跪到在一名男性前邊,高叫著攻擊對方下陰,但似乎久久不能得手。

 

更重要的,是在發生衝突期間,一般人會受非常高的腎上腺素所影響。而隨著事故的嚴重程度,腎上腺素水平也會非常的高。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可能是因為腎上腺素高才會下重手,又或是下了重手導致腎上腺素爆發,總而言之就是反映當事人的腎上腺素水平會很高。

 

而腎上腺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減低痛覺」,也就是說,平日的打擊可能會令一個人產生痛感,繼而放棄攻擊行為,但在腎上腺素高水平的情況下,其實對方可能根本無法感受到痛覺之餘,更有可能激發更高的腎上腺素,產生更進一步或更具侵略性的攻擊行為。

 

因此,當決定要插手處理一次衝突時,其實更多的需要冷靜地思考如何制服對方,而不是單純的打擊。

 

自衛術的重要觀念

 

要說到「自衛」,最大的前提是保護自己。因此,最首要的目標是保護好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或是需要保護的對象。

 

在處理任何危險的時候,第一件事是需要「識別風險」。識別風險的第一步,是了解現場環境可能產生的風險,包括會不會爆發更大規模的衝突,又或是有沒有其他物品會成為武器,更重要的是對方本身有沒有武器。

 

在任何情況下,徒手對付任何武器,都是越級挑戰。即使是習武多年的人,多年來是針對使用武器的人的武術,在徒手應對武器時,都是必須要倍加注意。更何況如果根本沒有任何訓練,就是徒手搏擊都不能佔上風,怎可能妄想去和有武器的人發生衝突?

 

對於武器,主要分成三大類。第一類較少見,就是槍械。如果在自衛術可以討論的層面,也就是槍械出現在觸手可及的範圍來說,一般是最不具威力的一種。自衛術教練大多認同,如果必須二選一,在應付槍械和利刀之間,都會傾向選擇槍械而非利刃。

 

第二類就是鈍器,比如沒有子彈的槍械其實都會用作鈍器的攻擊。鈍器的最大威力,在於由上而下「扑」下來。那是幾乎無法防禦的重擊,但也幾乎是唯一的攻擊方法。另一類鈍器則比較難以處理,就是棍棒類。要應付這類型武器,主要就是防止對方有距離可以發力攻擊,事實上也是極為困難的一門技巧,特別是對於熟識使用棍棒受訓者,徒手面對棍棒是只有捱打的一份。

 

最後一類就是利器,利器最可怕的地方,是很容易劃破皮膚繼而出血,如果受傷位置是主要血管的話,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要應付利器,優先要處理的就是利器本身,保護自己不被刀鋒所傷,例如可能的話,是用大衣之類的東西包裹利刃,更理想的當然是令對方的利刃脫手,並盡可能將之遠離對方。

 

但歸根究底,以上所有方法都只是紙上談兵,即使是受過充份的訓練,也不可能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處理。

 

練武還有作用嗎?

 

也就在這幾天,不少人都有問及筆者,面對有利器的情況可以如何處理,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回覆:可以不處理就不要處理。然後也就有人問了,那麼,學拳練武還有用嗎?

 

多年來,其實我都以一個比喻來形容習武這回事。

 

你知道保險的作用吧?一份保險,不是能夠為你保障你遠離風險,而是當風險發生時,最少還有一些東西可以支持一下。但保險也不能夠完全應付所有風險的,例如賠償不足以支付醫療費,甚至是所面對的風險根本不在保障範圍。

 

但是,是否保險就沒有作用呢?

 

習武的目的,其實是不是為了動武,而是在必須要動武的情況下,還有一些東西可以支持一下。又或是國家都會有軍隊,軍隊當然可以用作作戰,但作戰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還是侵略別人呢?小如新加坡,面對鄰國馬來西亞,關係很好,但也會深怕發生戰爭,因此新加坡至今還是實行徵兵制,雖然在真正發生戰爭時,單純以軍力論,新加坡絕對處於劣勢,難道就不用訓練軍隊了嗎?

 

因此,習武的目的也是一樣,在面對衝突時,首選仍然是避免衝突,但當衝突不能避免時,那就只能盡力一戰。至於日常練了多少,那就和你的保險買了多少一樣了。

 

沒有人想面對衝突甚至生命威脅,但更不願意在面對時沒有任何還擊之力。這就是為甚麼還要習武。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