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人生最光榮的一份兼職,曾經以寫小說作為收入的我的小回憶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3年5月31日

Cover image

其實一直都不太喜歡聊起自己的過去,其一是因為覺得自己何許人也,憑甚麼覺得別人對自己有興趣呢?其二是,總是覺得老人家才會談自己的過去,然而,似乎我也真的到了談過去的年紀,又,這一份經驗,實在太過獨特,這是關於我曾經以寫小說作為兼職的日子,也是一個消失了的時代的記錄。

 

「你們當中有人想過當小說家嗎?」

 

有時有些時候,很難不相信命運的安排。

 

中學的早會會邀請不同界別的人來分享,有一次,台上的講者就問了這個問題,「你們當中有人想過當小說家嗎?」

 

當時,應該只有我在台下舉了手。而事實上,我還答了一句。

 

「我不是想當小說家,我已經是一名小說家」

 

我身旁的同學問我,你憑甚麼這樣說呢?我就答了他,我的兼職就是寫小說,我寫小說是有錢賺的,夠資格這樣說了嗎?

 

那時候的年少氣盛,回想起來倒覺得現在的自己是不是看自己看得太輕呢?

 

那是一個幾近屬於傳說的年代…

 

那時候的我才是一個中四學生,也就是所謂的高中一年級。在這之前的一段日子,也有在不同的網站開始寫一些小說,大多都是實驗性質,類型很多,主題很廣。更多的是像現在的日常記錄,只是把日常看到的事,用小說的筆觸記下來寫下來,以此作為對自己的訓練。

 

又,那個年代是剛開始盛行MMORPG的年代,一種以多人在網上一起玩的網絡遊戲,而其中,我就因為同學的薰陶下,投入了一隻知名的網絡遊戲「龍族」。

 

龍族的遊戲是基於一部小說所改篇而成的,因此在遊戲當中的設定,都是參照了小說的背境所設計的,而在遊玩的過程當中,往往其實有很多的小細節,雖然和遊戲的進度無甚關係,但卻是隱含了不少小說當中的故事在其中,一步一步讓我陷入了這部小說的世界。

 

身為喜歡創作的我,當然沒有放過這個主題,在遊戲的官方討論區裏,開始發佈了以遊戲小說為主題的改篇小說,也就是所謂的「同人創作小說」。

 

在那段時間,其實創作者有不少,但由於自己實在太喜歡寫作的關係,幾乎每一兩天便有新的文章放上去,如是者,引起了其中一名媒體人的注意。

 

那時候的年代還算是紙媒的年代,在便利店裏的雜誌架上還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雜誌。而其中,龍族作為極受歡迎的遊戲,受歡迎程度是可以為了這隻遊戲專門推了一本雜誌。

 

我也深信,在這個年代看上來是不可思議的,就算是普通的遊戲雜誌都已經撐不太下去的年代,怎可能想像,有一本遊戲雜誌,只談一隻遊戲呢?

 

而我就是在這的年代的人。

 

那時候有份籌辦雜誌的朋友在網絡上聯絡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參與他們的雜誌撰文工作,而我在遊戲裏的進度其實絕不稱得上可以擔任一個撰寫攻略的角色,然而,那位朋友卻是說

 

「我們不是找你寫攻略,我們是想你寫小說。」

 

那一刻的受寵若驚的程度,縱然是放在二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是覺得極為震撼的要約。也就如此,我開始了我的兼職小說家生涯。

 

作為「小說家」的工作日程

 

雜誌的工作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個星期要寫好一篇二千字的小說作品,然後在出版日前三天交到編輯手上對稿。

 

猶記得那時候的我,根本覺得創作這回事是無甚難度的。當然,在今日回想過去,那是完全的自大,因為實際上,不少創作是幾近趕工完成,雖未至於粗製濫造,但卻和自己的想法偏離了不少。

 

雖然是創作,創作也可以說成是完全不需要理會別人的感受而寫作的。只是我卻想收集讀者的反應,於是在出版日後稍稍在網上,以及在校內聽聽不同人的評價。

 

對於小說的評價,其實反應頗為極端,不過,就是連其他編輯也曾經說過,其實應該沒有人料到,負責撰寫小說的作者,是整個編輯團隊當中最年輕的一個。對於小說創作,其實文字的功架幾乎是不合格的,比起那些飽讀詩書,成績甚優的中學生甚或是真正的作家們,我的文字可以說是極為稚嫩的一門。

 

但是,我卻選擇了針對讀者的反應去創作故事,結果令自己的寫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例如看見大多數讀者在討論故事的發展,我就會從當中比較多估計的方向延伸下去,卻又在末段改向一個沒有甚麼人討論的地方轉角,回想起來,這種創作其實頗為聰明,因為可以令自己的工作,在編輯的眼裏看上來,沒有離開了主流讀者的期望,也就保住了這份工作。但是,在另一角度而言,這也是為甚麼令自己的作品,往往與自己的大綱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而又基於我想觀察讀者的反應才撰文,往往我的稿件是在截稿前數小時,甚至是數分鐘才完成的。這一點和平日的我完全不同,因為我本來就是喜歡將工作一早做好一個底,然後在差不多時間才覆檢然後交出去的。而由於要趕稿的關係,有些時候一些情節幾乎是剛想到便寫下去,結果在下一回想要延續的時候,才發現要找些情節去救回上一回的失誤,可能是設定的錯誤,又或是不應出現的情節出現了,令主線走了歪路等等。

 

「趕稿」的體會其實反而不是一件太壞的事。

 

創作,還為了甚麼呢?

 

時至現在的我,也有撰寫小說,但產量遠遠不及當年的我。即使是以產量最「慢」,也就是在雜誌寫稿的日子,一星期也總能寫出一篇二千字的小說章回。但現在呢?可能一個月才寫好一篇,還要總是覺得不太滿意的一份。

 

在不少寫作的教學當中也有提及過,其實提升寫作的效率,最重要的是不要覺得自己的稿很差,要相信自己,不論如何都要把文字寫下來,然後放了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天,才翻過來覆檢,然後就要讓文章發佈出來。因為如果不是這種模式去逼使自己寫作,其實更大的機會是會令自己沒有文章可以發佈出來,這一點才是對創作人更大的挑戰。

 

而另一點體會,也就是一個疑問,身為小說創作者,是不是應該基於讀者的方向去創作呢?

 

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對自己滿有懷疑。

 

在雜誌停刊後的二十多年,其中一份較為令我滿意的作品,是一篇關於手球的小說故事。而其中為甚麼會令我較為滿意呢?是因為以手球作為小說主體的文章,幾乎在香港就只有我本人寫過,在手球的小小圈子裏,也就引起了一些朋友的評價。

 

可惜的是,那個時候都已經不是在雜誌的時候。網絡的資訊多了,帶來的娛樂也更多元化了,小說的讀者群比起以往小了不少。亦因如此,在創作路上其實就更令自己有感稀噓。

 

不過,創作的目的是甚麼呢?是為了滿足別人,還是滿足自己呢?抑或,其實一部偉大的作品,應該要同時能夠做到兩者呢?

 

這一點,我到現在還在摸索中。

 

曾經覺得創作小說可以成為一份職業的我,早就放棄了這個目標。可是,創作小說這回事,卻是否應該以職業作為目標呢?

 

是的,村上春樹也很鼓勵別人成為職業小說家,好的小說會改變世界,但好的小說是甚麼一回事?改變世界的小說在現在還是否存在呢?特別在香港,甚或華文創作圈裏,小說家,又是否一份職業呢?

 

我在期待你的答案。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