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智慧】工作讓你委屈,可以怎樣做?

nadnadlove 愛書.愛寫作.愛生活
2023年5月30日
轉眼間,2023年已過了差不多一半,前幾個月還在忙着制定工作目標,如今不少上班族已開始進行半年考績,或做Mid-year Review,藉機回顧上半年業績,也可趁機調整年初定下的目標,以免進行年終Performance Appraisal (考績評核)時不能達標。
記得年末Appraisal時候,通常只有少數人滿意結果,職員通常會認為上司該打高一點的分數,而上司則認為分數剛剛好。辦公室小薯,尤其是剛畢業的新鮮人,通常深感委屈,明明自己全力以赴,力爭表現,為何得到的評級卻比鄰座表現平平的資深員工還要差?!心忖:世事真的公平嗎?
或許我們可以參考擁有多年職場經驗的台灣求職專家洪雪珍,她在《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中透過不同例子,一語道破大部分上班族深感委屈的事情。例如:你的年終評級其實並非全由你努力與否決定,當中牽涉不同因素,可能是上司的性格、公司資源分配、以及更重要的——你是否不可取代。。。
這本書雖然並非最新出版,然而箇中的職場智慧則放諸四海皆準,何時也受用!
以下收錄的皆是全書的精髓(我認為),為你解開常見的職場迷思:
迷思一:學歷等如能力?
不少人迷信於高學歷定必前程錦繡,取得高薪厚職,尤以初畢業的新鮮人尤甚,卻忽略了能力的培養,謙虛的態度,「是往外求,求高薪,求大企業。。。卻忽略往內求,彎下腰學習,培養出能耐,證明自己。」
迷思二:新人做事比做人重要?
新入職初到貴境,不少新人即忙着表現自己,以為只要辦好份內事便行,結果得罪了擁有江湖地位的人而不自知。「新人一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要察言觀色,看出每一個人在這家公司裡的江湖地位(不是職位)。」
初來報到,最重要是:
眼利:靜下來察言觀色
心細:善體人意,貼心入微
嘴甜:人人都喜歡聽好話,要適時稱讚別人
迷思三:天天加班、任勞任怨卻不獲高薪?
別人能拿取高薪,為何你不能?關鍵在於你有否「訂價權」,是否具備不可被取代的價值。「要高薪,便要成為創造價值的人」,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的能力技術是否不可替代。「如果不具備核心技能關鍵技術,後面永遠有更年輕更便宜的人才排隊等著。」
還有很多對職場人當頭棒喝的提醒,值得參考:
「面試時就是要客觀地陳述你能提供的(甚至要有點包裝),而「我喜歡」一點包裝效果都沒有
「沒有一個工作是不委屈的,不安是工作的一部分。。。工作若是還有進步的空間,一定存在著壓力,否則就會出現風險」
「要在職場具備談判的能力,就要有不可取代的價值,而這往往要先從老闆到底想要什麼開始著手」
「準備好的人才能得到機會」
「同樣的一個機會,發生在別人身上,不見得會帶來好運氣。唯一能識別機會的,是長期養成的自律」
「對工作要認真努力,但是不要視成功為必然」
「離職的理由永遠是為自己的好。。。要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這本書既實用又一針見血,已非職場新鮮人的我同樣覺得萬分受用,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
我期望大家在下半年都不會過著委屈的職場生涯。
© 本文由作者【nadnadlove 愛書.愛寫作.愛生活】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