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比擬的絕對技能!屬於文字創作者的「創作者經濟」生存之道!

Owen@taekwondowen
2023年5月24日
身為讀者的你,又怎可能不被文字的力量所吸引呢?最少,現在你就正在閱讀這篇文字。這就是「無可比擬的絕對技能」!這種技能在網絡社會是最易入門卻又最難上手的技巧,可是,當你能夠好好的練習文字的功力,實際上,不僅是對你現在的工作或專業有所幫助,更甚至可以讓你成為依靠文字便能帶來收入的「創作者經濟」!
無可比擬,只因沒有比文字更強的絕對武力
好的文字能醫病,惡的文字能殺生。
為甚麼僅僅是文字,便能夠帶來如此可怕的威力呢?
想當然了,作為人類,我們之所以和其他生物有所不同,「語言」是我們的獨有能力,而「文字」則是令語言記錄下來的載體,也就是作者令一部份的思緒留下來和讀者溝通的橋樑。因此,文字就像作者的「分靈體」,文字的作者就像哈里波特當中那個不能提及的名字一樣,擁有強而有力的魔法。
而這些魔法放在現實生活當中,也會演化成不同的形狀,去實現作者的願望。
熟練不同「形狀」的文字
文字的形狀,就是令文字成為不同的工具。舉例而言,求職者的求職信與他們的履歷表,是文字的其中一種「形狀」,是用作求職的「工具」。因此,不同的形狀,也可以理解為不同的「文體」或「風格」。
工具的特色,在於針對指定的任務有其專門的功能。比如開瓶器是用作開瓶,就是因為開瓶器的設計是為了方便開瓶而設的。可是,開瓶器並不止一種,以扭開紅酒瓶塞的開瓶器並不是為了打開啤酒瓶的鋁蓋而做的。因此,即使同樣是求職信,不同「形狀」的求職信也是有著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並不可以一蓋而論。例如用作學校求職的求職信,與廣告公司的求職信,兩者的內容需相似但卻可能大有不同,雖然雙方都是需要觀察求職者的經驗,但學校更有可能只需要求職者的學歷,而廣告公司更希望看到實際的創作作品集。
因此,當想要將文字轉化成為自己的工具時,首先需要的是對自己的文字有著充份的熟練程度,其次則是要知道自己的創作對象是誰,才能有效的令自己的文字變成真正有用的工具。
尋找屬於自己的對象和市場
不同於繪圖和攝影等創作者,他們本身需要很多的工具,文字創作者的優勢,是文字創作本身是門檻極低的一種技能。可是,門檻極低也就代表幾乎人人都可以是文字創作者,也就是在市場上會有大量的「文字服務供應者」。根據簡單的供需定率,大量的供應只會令價格變低,所以,文字創作的價格本身就比起其他創作的收入較低。
可是,價格不同於價值,文字的價值並不是可以輕易量度的。一千個「一」字的文章,和一篇「一千字」的文章,文字的數量一樣,但價值完全不同。要令文字的價值可以有效的彰顯出來,那就要令你的文字變成「有用的工具,放在合適的市場」。
如果將開瓶器放在童裝店,那基本上是無人問津的貨物。但開瓶器放在沒有開瓶服務的飯店,那就另當別論。不同人的文字有著不同的形狀,也就代表有不同的功用,如果將自己的工具投放於錯誤的市場,那不是文字不值錢,而是價值沒有被正確反映出來。
比如擅長記錄的人,就可以從記者的模式出發,可以直接去新聞媒體等工作,又或是成為獨立記者,投稿或於自己的媒體發佈;又或是喜愛教學或在個別專項有獨特經驗的人,則可以在相關的專業媒體撰文,甚至是架構課程教學等。
創作不只有小說或劇本
而更重要的是,文字創作,並不只是創作小說或劇本才稱得上創作。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一書中,村上春樹就提過,即使他是一位職業小說家,其實很多時候都不是在創作小說,而是在觀察身邊的事物。在他早期的生涯當中,更多的是以翻譯為收入來源,在翻譯的過程當中,讓他熟習了文字的技巧,而且也見識了更多的文字和世界。
有些創作者很不齒自己的創作只能用於很實在的工具,例如寫作廣告文案,又或只是寫好一些公司簡介等等。可是,每一個寫作過程實際上都是磨鍊自己文字功力的一個舞台,也是在尋找自己「文字的形狀」中一個重要的經驗。如果單是一篇公司簡介都能寫得吸引,更有可能令公司找到更多的生意和投資者,這不也是創作者的文字功力和價值?
因此,即使是以創作小說或劇本作為目標的文字創作者,也應該要尋找自己的文字可以謀生的市場,令自己可以有收入來支撐自己創作小說的同時,也可以鍛練自己文字的功力,才是一石二鳥的多贏局面。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