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他,怎麼忘記得起?

艾石克

艾石克

2023年4月25日

幼兒喜愛的玩具被人奪去,當刻一定會不高興,但很多時候一轉頭,就會發現更有趣的玩具。
幼兒喜愛的玩具被人奪去,當刻一定會不高興,但很多時候一轉頭,就會發現更有趣的玩具。

  「忘記他,怎麼忘記得起?

   銘心刻骨來永久記住,從此永沒盡期。」

鄧麗君溫婉的歌聲,唱出忘記不了舊情的哀怨。

對很多人來說,綿綿舊情雖然甜蜜,卻是挺讓人煩惱的。

一段記憶放不下,便不能再起步尋找下一段記憶,特別是一些痛苦多於美好的往事。對於需要處理痛苦記憶的人來說,忘記會讓他們更快樂。不過記憶總像皮膚上的一道癒合並褪了色的傷疤,平日不覺得它存在,但只要下一次再受傷害,那個舊傷口就會不自覺地想起,連帶不快的往事也被勾起。

如果它能像電腦中的檔案可以中完全刪除就好了,可是人比程式複雜得多。

雖然還沒有一種科學技術能像電影《無痛失戀》那樣,把人腦中的記憶刪除,但原來已經有「技術」勉強可以做到,就是通過訓練。

訓練方法是與我們如何「自然地」忘記東西有關,例如家中的冷氣機遙控、一件很久沒有穿過的衣服、用來作後備的舊手機等,我們總可以毫不費勁地忘了它們的位置,更或忘掉它們的本身。

這就說明了,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對某東西說忘就忘的能力,而且加以鍛鍊,更可以故事去忘記。

「某種東西不知道丟在哪裡」所涉及的遺忘能力是被動的,而且不是人可以控制。實際上,人都可以積極地被動以忘記事情。

科學家認為,「主動遺忘」基本上與「主動記憶」相同,並且有研究去支撐論點。這個研究叫「以思考去不思考」──如果人反覆阻止自己思考一段記憶,就可以訓練大腦完全忘記,就像通過反覆記憶訓練大腦記住信用卡號碼、電話號碼、公開考試需要背誦的課文或某補習社猜中的「標準答案」,因此反過來說,理論上人也可以訓練大腦通過反覆思考去忘記東西。

測試參加者嘗試努力遺忘事物,由磁力共振可見,他們大腦活動中「記住」的數據,實際上比更擅長故意「不記住」事物。

除了科學方法,其實坊間都有一個既簡單又直接的方法,就是逃避。既然某些記憶是痛苦,只要稍稍想起就會隱隱作痛,那就避免與它們接觸、被它們刺激,或者有意無意與它們有關係。

假設一個地方叫人觸景傷情,那就離開那個傷心地;如果某人移情別戀,提起那人都哀慟不已,就請刪除所有那人的聯絡方法,包括社交平台帳號,否則人一無聊,就會慣性地看,到頭來只有無盡的痛苦。

幼兒喜愛的玩具被人奪去,當刻一定會不高興,但很多時候一轉頭,就會發現更有趣的玩具。

© 本文由作者【艾石克】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