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闊自己的闊讀視野!尋找知識和靈感來源你可以這樣做⋯

Owen@taekwondowen

Owen@taekwondowen

2023年4月24日

Cover image

「讀了很多書」但仍然好像甚麼都不懂的人,你有遇過嗎?在香港,不時聽到一句說話:「你讀咁多書都唔識嘅?」,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一點都不稀奇,那麼,你又會不會是這種人?你又會不會想避免成為這種人呢?

 

讀得書多是甚麼?

 

以往總是經常聽到一些長輩很喜歡說,你讀這麼多書,這些東西(特別是電子產品)一定知道怎樣處理吧?這一句話一直令筆者覺得非常困擾,首先本人的專業就從來不在於電子科技,難度娘親煮了這麼多年飯便一定懂得處理滿漢全席嗎?但作為一個喜歡思考的人,不得不去想想,這個問題的出處是甚麼回事?

 

「讀得書多」在字面上本來就有兩種解釋:1)學歷高,所以稱為「讀得書多」(年資計);2)真的閱讀了很多書(數量計)。然而,好些長輩都是資深的「馬經讀者」「雜誌讀者」「小道消息評論員」「明星外貌評審員」等等,理論上,他們也是「讀了得多書」,為甚麼又沒有別人眼中所謂「讀得書多」的感覺呢?

 

讀得越多其實沒有真的多?

 

在我們的學習歷程當中,其實我們一直都是透過廣泛的學習,逐步收窄,並持續深入探究,成為了一科專材。比如小學所學的事情很多,有沒有人能夠精確的說明「常識」到底是甚麼?沒有,因為所謂的「常識」實在過份地多,而且基於不同的地區和文化,常識也可以很不一樣。

 

比如在英式傳統,都會認為電掣需要「三腳插」,是常識來的。可是當離開了和英國歷史有所牽連地方後,「三腳插」反而變得是異類。猶記得筆者初初去旅行時,總時被外地的電掣所驚嚇,明明從小到大的教學就是三腳才安全,怎麼其他地方都不是這樣呢?

 

而當我們的學習越來越多,反而像是越學越少。由廣闊的常識,到大學的一兩個專修,雖然讀的書還是越讀越多,數量越多,字也很多。但其實我們的學習卻是越走越偏,越來收向一個窄的方向,像是「讀了很多書(程度深了)」,但似乎都只是「讀得很少書(闊度窄了)」。

 

專業太專,卻可能造就盲點

 

當我們越來越向自己的專業研究,是的,我們自己的專業可能會很容易掌握得到,在寫作相關專題時完全沒有難度可言。但是,一些時候需要創作的靈感,不論是一個活動計劃,抑或是打算做一份新的研究,都可能需要自己專業以外的資訊,來衝擊自己現有的思維,才能更好地找到新的方向。

 

比如筆者最近的一個經歷就讓自己對這個題目有了更深的感受。

 

筆者從來都不是地理專項,不能說不喜歡,但也沒有太大興趣就是。然而,最近看到一位朋友轉發,以台北與香港的地理比較,分析兩地的交通差異。

 

從地理角度而言,筆者完全同意當中的分析模式,例如以另一種地圖的繪畫手法來比較,從而嘗試尋找答案。但文章作者似乎在作了比較後仍然無法找到答案,於是乎筆者用了另一種模式去分析之後,卻又似乎答了些問題。

 

情況大概是這樣的,當把香港地圖按比例放到台北地區,香港的範圍其實幾乎伸延到桃園,按比例上也很接近(機場到市區的距離和規劃),那麼,為甚麼香港從新界到市區的交通,似乎比起台北市區內的交通還要好呢?作者提出了問題後,認為可能是規劃上出了問題,但解釋不了是甚麼問題。於是筆者我本人就提出了另一個說法,就是由台北市中心到桃園為例,當中實際上橫跨三個市政府(台戈北、新北、桃園),三者在發展上理論上是獨立存在,互相競爭的。反而在香港,港九新界的規劃是視為一個整體去發展,因此在交通上也有互相配合的意味。

 

事實上,筆者的論點也是從「地理」出發,不過筆者的「地理」並不僅是地圖的比例,而是每個政府的「地理」管理範圍,所以得出這種結論。大家同樣都是看著同一幅地圖,但是觀察的方法卻可以帶來完全兩種不同的答案。

 

同理,當需要創作的時候,在一個觀點之下或者難以再有一些新的靈感添加下去,然而當轉換在其他角度去觀察和思考時,便會更容易去發掘新的元素成為靈感。

 

擴闊自己的閱讀闊度

 

然而,不是一般人都可以隨便轉換在其他觀點去思考同一件事,始終人有習慣,我們都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令自己看更多不同類型的書本,或許會更容易有所得著。

 

事實上,筆者雖然對地理無甚興趣,但在經歷上文的故事後,反而發現筆者的藏書當中其中早有不少和地理相關的書籍,這是因為筆者對不少歷史和國際關係的主題感興趣,而恰巧其實這兩個議題都需要配合不少地圖和地理知識,只是筆者沒有抱著這些是地理書籍的心態去看,反而以為自己沒有地理書。

 

因此也解釋了,為什麼在上文的故事裏,筆者看著地圖時,很快會聯想到行政區域的問題而不是地理(有其他讀者提出兩地的地勢比較)或交通規劃問題。這是因為即使同樣是地理書籍,在不同的訓練所成長的人們,其實也能各有所得。

 

所以,即使是拿起一本看似和自己的專業無甚麼關係的書本閱讀,或多或少會對個人有所得著而自己未必在當刻會知道的。但最少要讓自己踏出自己閱讀的「舒適圈」,不苟留在自己想看、感興趣、或和自己專業相關的書本文章才去看。擴闊自己的視野,也等同於擴大自己的數據庫,這樣在創作時便能更易獲得靈感了。

 

靈感來自閱讀更多,你的贊助支持讓筆者為你帶來更多的靈感,也讓筆者代你看更多的書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