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人生

職場上的西西弗斯
2023年4月25日
劏房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一些低收入人士居住在劏房中的生活狀態。劏房是指一些狹小、不衛生、低廉的居住環境,通常是由房屋業主將一間房屋分割成多個小房間,出租給多個租戶居住。這些小房間通常沒有窗戶、通風設施和基本的衛生設施,居住條件非常惡劣,對租戶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會造成極大影響。
由於劏房往往面積狹小、環境擁擠,且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和安全措施,這些居民往往生活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容易面臨著一系列的健康、安全和社會問題。
生活空間的大小影響心身,同時居住問題都是一個社會性問題。居住問題不僅涉及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安全,還涉及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在城市化和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居住需求不斷增加,但是由於房地產市場的不穩定、政策限制、人口密集等原因,導致居住問題日益突出。
理論上,政府可以通過相關政策和法規,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提高公共住房的供給,以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企業可以積極參與社會責任,為員工提供良好的住房福利和社區服務。社會組織和個人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加強社區服務和互助,推動居民自治和社區發展。不過,理論總歸是理論,當中很多利益衝突和社會矛盾並不是一時半刻可以解決。
劏房問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政府、房屋業主和租戶共同努力來解決。政府可以採取措施加強對房屋業主的監管,加強對劏房的檢查和整治,對不符合安全衛生標準的房屋進行封閉或拆除。對於身處「劏房人生」的人們來說,他們通常需要面對高額的租金,缺乏私人空間和隱私,也可能會經歷與鄰居之間的摩擦和糾紛。同時,他們的生活質量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包括健康、教育和就業等方面的機會都受到了限制。因此,「劏房人生」常常被視為是一種不公平和不幸的生活狀態,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幫助來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
去年的香港電影《窄路微塵》正是說明了社會低下階層的生活問題,女主角與她的女兒搬到一間有窗戶的劏房,終於可以看到風景。對她們來說,是那麼的奢侈。這情節不是戲劇化的描寫,卻是很多人的最寫實的悲歌。
©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