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平民在戰爭下的生活(下)

職場上的西西弗斯
2023年3月19日
這種敘事技巧減少了電影中的刺激氛圍。然而,這種沉悶的敘述展示了戰爭的另一個角度,省略了殘酷的戰爭場景。暴力和血腥場面。毫無疑問,方母親的犧牲應該是電影中的亮點,方莊放棄了救援母親的機會,因為她知道東江游擊隊無法安全地救援她的母親。此外,左翼作家聯盟逃離香港,因為他們需要避開日本士兵,方蘭試圖幫助他們。同樣地,導演沒有安排槍戰場景。她沒有設置很多緊張和驚心動魄的場景。在戰爭電影中,救援任務將是典型戰爭電影中的高潮之一。此外,在戰爭電影中,戰爭後的勝利和團聚是關鍵要素。電影中卻沒有描繪這些情節。電影結尾沒有顯示每個人在勝利後的情況,未來的生活。沒有與強大的反派和激烈的戰爭場景作戰,每個人在勝利後的情況和未來的生活都是開放式結局。這部電影強調人們在戰爭中的奮鬥和努力,而不是戰爭的勝利。
在空間使用方面,一部經典的戰爭電影可以還原殘酷戰爭的現實。在電影的場景中,有戰壕、破敗的牆壁和軍營。這些角色生活在那裡為戰爭做準備,可以表現出緊張的氛圍和戰爭的兇猛性,遍佈街道的屍體是史詩般的場景。在《明月幾時有》中,鏡頭重點強調了自然環境,如草地、森林、房屋和農場,也缺乏激烈的槍戰和戰爭場景。
從平民和婦女的角度來看,《明月幾時有》從另一個角度呈現了中日戰爭。為了模仿口述歷史的採訪,有一位年長的鄭家斌作為受訪者講述他的記憶和經歷。 這是一個適當和特殊的設置,因為它可以從普通人而不是官員的角度呈現歷史觀點。換句話說,如果導演省略了偽採訪的場景,電影將無法強調普通人對歷史的想法和感受。通過插入這些採訪片段,電影能夠將重點從重要的歷史轉移到個人。然而,口述歷史中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遺漏細節,因為受訪者美化了他的記憶,一些記憶因時間而變得不確定。口述歷史並不是完全準確的,它可能包括個人情感。重點是口述歷史強調了生活的真實性和個人情感,這是與官方歷史不同的。因此,攝像機鏡頭主要集中在普通人的反叛精神上。 在最後一場戲中,橫向跟蹤鏡頭從右向左移動。 這個場景表示香港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一個繁榮的大都市。因此,這種拍攝手法(以及這部電影的主題)散發出強烈的對香港的感情。
©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