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平民在戰爭下的生活(上)

職場上的西西弗斯
2023年3月18日
歷史電影與人們息息相關。電影是展示歷史事實的一種形式,可以從多個角度說明它。可以觀察到,在戰爭電影中,只有士兵和英雄受到關注,而不關注平民。 這種現象可以通過歷史來解釋,歷史總是被最有權勢的人寫下,使得普通人的看法被忽視。此外,電影中呈現的男性形象都是強壯、意志堅定的陽剛之氣。 以平民的視角來解釋戰爭是《明月幾時有》的特點,在導演許鞍華的鏡頭下,講述了在日本佔領香港期間,平民和東江遊擊隊如何抵抗日軍的故事,如何展示了戰爭期間平民的生活和普通人的角色。 這個故事改編自20世紀40年代的真實歷史,東江遊擊隊中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如劉黑仔、方蘭、李錦融等,他們努力以不同的方式組織反日運動。
在顏色方面,導演許鞍華使用了明亮的色調來營造一種清新的氛圍。 主要的場景是自然風光,而不是戰場。 儘管這部電影是一部戰爭電影,但導演並沒有強調緊張的氛圍,只有一些小規模的槍戰場面,但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場景。場景主要集中在當地的鄉村景觀上,可以提供和還原鄉村地區的氛圍。 他們的服裝是農村婦女的風格,看起來像普通人,而不是東江遊擊隊的成員。從婦女和平民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表明瞭普通人在香港的生活。雖然有兩個主要演員,劉黑仔和李錦融,但他們都不是英雄或傳奇人物。 相比之下,方蘭和她的母親在故事中是獨特而重要的。女性角色佔據了電影內容的大部分。 因此,女性特質在情節中得以展現。她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戰爭的參與者。
方蘭的母親是電影中的一個獨特角色和存在。方的母親看起來是一個自私、保守但仁慈的人。令人驚訝的是,她的形象不斷變化。她的角色定位在戰爭電影中是特殊的,但在社會中卻很常見。她主要關注實際生計的興趣,如生活和饑餓。 起初,她不想因為反日軍的任務而惹麻煩。她只擔心她女兒的工作風險。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開始同情女兒的堅持。她的形象是平民和革命者的混合。 在任務期間,她強調她不是別人的負擔,即使她被日本監獄綁架,她也忠於保守秘密。
在宏觀歷史下,平民生活的細節被忽視了。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普通的戰爭電影,還揭示了日本佔領時期普通人的處境。一些人生活在混亂的香港環境中,如方的表兄在戰爭中結婚,由於社會動蕩,結婚儀式只能變得更加簡化了。通過平民的日常生活表達了戰爭的緊張關係,這表明瞭他們的貧困和日本侵略對他們的影響。例如,方母親因為食物短缺,在烹調之前認真計算食物分配。演導在這個場口故意地不加太多情緒,就算缺乏任何解釋,但它明顯地表明生活狀況不佳。當方和她的母親兩母女吃飯時,他們目睹了日本士兵強奸女性,他們可以做的是安靜,用沉默來保護自己。
©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