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讀進修是浴火重生還是事業自殺? 畢業當天就被上司寫衰並不罕見

半宅職薯

半宅職薯

2023年3月13日

Cover image

在大多數人眼中,兼讀進修是上進的表現,也是提升自己的方法。但我近年卻發現兼讀進修對很多人來說等於事業自殺。今天半宅職薯就想借一個故事,刺激大家思考兼讀進修究竟是浴火重生,還是事業自殺。

 

小薯A中學畢業便踏進社會

話說小薯A在90年代中學畢業。畢業後便立即踏進社會,進入一間大機構由低做起。性格上進的他,在上班之後的幾個月,便開始兼讀進修學士學位課程。

 

在那個年代,那個環境,小薯A身邊的同事甚至是直屬上司,大部分只有中學程度,最多的也只有高級文憑。說到學士學位,已經是經理級的事了。

 

在那個年代,電視還播著《總有出頭天》,電影常聽到的對白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對於小薯A的奮發上進,同事和直屬上司心裏都感到欣賞認同:在工作上,安排讓他有發揮的工作;在假期上,方便他工餘時間上課。

 

因為當時小薯A身邊的同事都知道,小薯A為人正直大方,即使他日爬頭成為他們的上司,也會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好上司。

[延伸閱讀: 先給予假希望然後一筆勾銷 揭露管理層的陰暗手段]

小薯A果然晉升為經理

在幾年之後,小薯A果然晉升成為經理。在2000年尾段,香港高等學院學位量化寬鬆之時,小薯A(應該說經理A才對)決定繼續兼讀進修碩士學位,希望重複當年憑著兼讀進修,成功上位的方程式。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個時候的經理A,身邊同事和直屬上司多是知識型分子,不是名校畢業生,便是上一代的大學生(即是香港只有兩、三所大學年代的畢業生)。這些同事大多自小得到父母良好栽培,悉心鋪路,一畢業便獲得白領工作。

 

這些菁英分子同事看見經理A「岩岩巉巉」的背景,卻即將完成碩士學位,在學歷上和他們打成平手甚至更高一級的時候,心裏自然不是味兒:菁英同事自小讀名校精英班,德智體群美皆優異,擁有無械可擊的履歷,今天卻被這位比普通更普通,沒有品味,沒有共同回憶可言的人侵佔其藍血版圖,自然感到世界不公(是的,自命上等的藍血人發現普通人侵佔其版圖,也會感到世界不公)。

 

寫衰 appraisal 是劇情需要

在這個思想保守的機構,絕大多數高層的介紹大概是「陳大文,某某名牌大學畢業,曾獲取甚麼甚麼學術獎項或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畢業後加入成為管理見習生,曾經擔任甚麼甚麼重要崗位……」

 

卻絕不會是「王小明,某 band 2 中學畢業便加入公司擔任初級職員……」

 

既然經理A絕不會出現於高層繼任人計劃的名單上,於是出於劇情需要,必須在某個位置制止他快速升職。

 

剛巧經理A在兼讀碩士的時候被學業分心,工作偶有出錯,這便順理成章成為寫衰他 appraisal 的好材料,讓他由如日方中變成原地踏步。

 

結果,經理A努力堅持續進修,最後竟然變成事業自殺。

 

後來經理A轉換跑道,浴火重生,找到事業的新方向,這又是另一個故事。

[延伸閱讀: 表面專業,實際下流!揭穿高層華麗包裝的下流手法]

畢業被上司寫衰並不罕見

筆者半宅職薯最近留意到不少人,在兼讀完成學位那一年,都會被上司寫衰 appraisal。當然這不是一個有系統的統計,卻是親身的目測。

 

兼讀進修,由二十多年前值得大肆宣揚,發展至十多年前需要鬼鬼祟祟,到今天畢業後容易被人寫衰,改變令人難以置信。

 

當然,直屬上司忌才是一個原因,兼讀進修攤薄注意力也是一個原因。究竟是哪種原因,只有上司心中那條蟲才會清楚知道。

[延伸閱讀: 為何大機構寧可直接請管理層 也不願內部晉升小薯]

結語

在一些思想保守的機構,出身歧視依然存在。一個人要是不能夠在大概二十歲之前建立起無械可擊的履歷,以後再做甚麼提升自己,都會被難聽地指稱為「後門狗」、「洗底」等。

 

社會上說終身學習已經很多年,但原來在一些機構,終身學習最多只會帶員工貼近 glass ceiling,卻難以得到重大突破。究竟終身學習是一個理念,還是只是一句口號,這留待大家去想像。

 

原文刊於 香港01  )

By

半宅職薯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