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言跳跳

言跳跳

2023年2月21日

Cover image

今天我分享商業中的【彼得定理】

<定義>

1969年,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發現了一個職場晉升上的問題。

比如,在一個工廠內,一個工人能力很強,在相同時間內能幹別人3倍的工作量。這時候,工廠主管決定把他提拔到組長的管理崗位上。結果,他出現了強烈的不適應。工作效率不如原來,做事情也變得瞻前顧後,就連過去常常掛在臉上的笑容都消失了。

勞倫斯·彼得把它定義為「員工晉升的副作用定律」,也就是後來的彼得定律。

優秀的員工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原因在於是不是他自願自發的。

如果是他自發地想要挑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那麼人們會想盡辦法嘗試達成。

可是,如果某個人是被動提升至某個崗位的話,那麼他會認為周圍人對他的期待很高。一但工作進展得不順利,他就會背負很大的壓力,有很重的思想包袱。

以往高效的表現會增強他的自信,之後管理上的挫敗會讓他自信全無。 

這個晉升的副作用,就是這麼來的。 

<現象>

在公司經營上也是如此。

分享一個真實故事
我有一個學弟,開了一家義式餐廳,在第一家店成功的基礎上,開設了第二家、第三家店。

但是,這兩家店卻開得非常失敗。
 
原因是開第一家店時,他和合夥人團隊認真調查了市場、調查了競爭對手,真正地站在了顧客的角度,仔細思考這是不是顧客想去的店,是否有顧客喜歡的套餐美食,顧客走進店以後會不會喜歡這樣的環境氛圍用餐等等。

當時,他們晝夜不休地幾乎考慮了方方面面的問題,制訂了周全的計畫。

可是,當第一家店取得成功後,每個月有了盈餘,他們是帶著「成功經驗」開設第二家、第三家店的時候。

最重要的廚房人員管理也不到位,之前的初心、狀態和目標全部沒有了,他們一心只想如何掙到更多的錢。

結果,品牌店雖然增加了,但是核心人員管理上跟不上腳步,他們更顯得無心站在顧客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開店,也無力打磨方方面面的細節。

這算是對「彼得定律」在經營上的一個例子。

<結果>

不管是員工晉升,還是企業拓展,說到底都是對結果的一種付出。

比如,公司對外拓展兩家客戶,一家回覆說:「我們決定採用你們的方案」,另一家回覆說:「我們決定不採用你們的方案」。 

雖然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但卻是員工和公司的共同努力付出的結果。

如果是好的方案,客戶自然會採納;如果是不好的方案,客戶自然會放棄。

行銷雖然很重要,但我們的提案對於客戶而言是否具有價值,才是其做出決定的關鍵。

換句話說,無論報價多高,無論多麼有難度,只要客戶認為我們提出的方案有價值,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就會回答:「我想要,就照你的來吧。」

所以,不論個人,還是公司,每完成一個任務,實現一個小超越,都要非常警惕。

因為依照這一次的成果,很可能會在下一次吃大虧,有時候前面的成功是無法複製到下一次的。

彼得定律告訴你,如果你不夠主動,不夠積極,你一定會在做新的任務時,走向下坡路。

總結一下,彼得定理是對員工晉升之後不適的總結,它的內核是你的意願和初心。

這可以算作「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理論依據了。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溝通能力,可以關注我IG 

我這裡有2套方法,可以讓你在21天:
【有效提升與陌生人的社交能力,怎樣把閒談變得有價值】

【如何發揮身體語言的威力,不說話也能溝通的秘密武器】

==================================
【讓自己比昨天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我是言跳跳
==================================

<點擊下方連結關注我>
這裡有我最新視頻:YouTube 
可以關注我的: Instagram

© 本文由作者【言跳跳】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