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吧助理也要證書? 基礎技能證書不如態度重要

半宅職薯

半宅職薯

2023年2月10日

Cover image

最近上網,看到原來香港有一個名為「茶餐廳廚吧助理基礎證書」的課程。我心想,作為一個小小的茶餐廳廚吧助理,不是「唔識插到你識」的嗎?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討論把常識課程化的問題。

 

茶餐廳廚吧助理基礎證書

當我細心一看,這個課程包括17天的全日課程以及11天的半日課程,免學費兼有津貼,內容包括一些我認為是手到拿來或甚至是常識的知識,例如茶餐廳的基本運作,食品及飲品製作,各類飲品的沖製技巧……等等。

 

基本上,一個茶餐廳新仔只需要厚著面皮,從旁觀察偷師,自然會學識這些常識類的知識技巧(當然,要達到「鴛鴦王」或者「金茶王」層次的造詣則另作別論)。

 

在一個有年資長前輩又有新仔的工作環境,一般新仔是很難犯大錯的。因為當新仔嘗試處理新事情,便會有無數的前輩看著你,「唔識插到你識」,「做唔到插到你做得到」。然後新仔從中學習以及獲取實戰經驗,穿過木人巷並得到成長。

[延伸閱讀: 你有考慮過轉行嗎? 談轉行的推力和障礙]

時移世易 木人巷概念已行不通

上面我談及的是上一個年代的訓練方式,今時今日已明顯行不通。

 

以前年代,十個人之中只要有五個人能夠通過木人巷,少林寺便起碼有五個人可以用;今時今日十個人全部集體不進入木人巷,少林寺人手便無以為繼,這便輪到方丈著急了。

 

這道理套入今時今日的職場也同樣適用:當新仔「唔襟插」,便要循循善誘;當新仔不肯偷師,便要製作正式的課程;當課程吸引不到學生,便要免學費兼提供津貼,求學生報名。

 

當常識變成課程

除了「茶餐廳廚吧助理基礎證書」,我還發現香港有「家務助理家常廚藝基礎證書」和「家務助理基礎證書」。這些技能不是從媽媽身上學會的嗎?為甚麼會變成一個正式課程呢?

 

這也容易理解:年紀小的時候,煮的餸菜家人不喜歡吃,會直接告訴你難食;現在煮飯不好吃,媽媽也會假裝欣賞,不斷稱讚,結果是廚藝無法進步。當然,也有情況是年紀小的時候根本未試過煮飯。

 

至於「家務助理基礎證書」,課程更包括家居清潔及整理的程序和技巧,衣物處理技巧及洗熨技巧等。這些技能,不是一個有正常自理能力,會做家務的人自然懂的嗎?為何需要上一個免學費兼有津貼的課程學習?

 

我的想法是:一個肯做家務的人自然擁有這些技能;要是沒有這些技能則反映他平時不喜歡做家務,這是心態的問題。難道讀完這個課程,心態上會有180度的轉變嗎?我真的不知道。

[延伸閱讀: 停止在學校與職場間蹉跎]

結語

在今時今日這高度文明的社會,傳統的偷師學習方式已經不再受歡迎,取而代之的是連生活常識也需要課程化。我幻想有一日,連揸筷子,在家吃完飯洗碗也需要上正式的課程,然後拿取證書。究竟這是人類的進步還是退步,留待大家思考。

原文刊於 香港01  )

By

半宅職薯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