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階段收入影響一生?年輕高薪大學生收入會日益拋離其他對手

半宅職薯

半宅職薯

2023年1月29日

Cover image

在職場打滾了一段日子的你,不知有沒有留意到贏者越贏,輸者越輸的現象。能夠在事業早期找到較優薪工作的,在往後的日子,會越飛越高,尤如坐火箭般拋離其他人。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討論這個話題。

 

先談談研究數據

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在2018年12月17日發表的《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研究了介乎1958年至1997年出生的各世代大學生收入。

 

當中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不論年齡群組,在事業早期收入最高10%的大學生和收入最低10%的大學生,都會隨著年齡增長,收入以大比例拉開,而且越拉越遠。

 

就以1978年至1982年出生的大學生群組為例,最高10%和最低10%的收入,在2002年他們踏入社會初期的分別是2.6倍,但隨著時間過去,至2017年,分別已達至4.2倍。

 

即使是較年青的一代,於1988年至1992年出生的大學生群組,最高10%和最低10%的收入,也由在2012年的2.6倍,拉闊至2017年的3.2倍。

 

現在就讓我嘗試解釋這個現象:

[延伸閱讀: 同年入職加薪卻快過你? 五大心魔阻你升職加薪]

精英早期已落入繼任計劃

不少的大機構都設有繼任計劃(Succession Plan),幫助 表現特別優秀或者履歷特別良好的年輕一代管理層加速晉升至高位。

 

結果機構中會出現兩類員工:一類員工負責努力工作,「哽豬頭骨」;另一類員工則負責接受栽培,加速升職接任高層位置。結果多年後的薪酬待遇便差天共地。

 

同輩影響,自我設限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當小薯或者初級管理層,思維方式會有很大的出入。在小薯圈子,同輩話題很多時是生活瑣事,商店減價促銷等。既然(主觀地)認為自己反正不是天之驕子,努力工作也是徒然。

 

但若果年輕的時候已經出任初級管理層,便會覺得猶如旭日初升,前程錦繡。和同輩的話題自然是怎樣增進能力,拼搏上位。結果便很容易自我實現,在若干年後成為老細高層。

[延伸閱讀: 人生勝利組竟然談不上中產? 看這家庭月入十多萬例子你便會明白]

更好生活條件,有利職場拼搏

試想像一個實際的情況:如果一個人收入中下,當他步入生兒育女,教養子女之齡,他的生活方式會是怎樣的呢?沒錯!就是放工後趕回家照顧仔女、做家務、和小兒溫習功課。在這樣的環境底下,分配在職場拼搏的精力自然減少。

 

如果另一個人收入中上,他們的生活方式又會是怎樣的呢? 對的!家中有一至兩個工人照顧小朋友和做家務,每天也有補習老師上門和小朋友溫習。那麼即使放工後要超時工作、開會、應酬,也可以全情投入,無牽無掛,事業自然容易更上一層樓。

[延伸閱讀: 新畢業生50K? 文員30K? 評論討論區的三大職場價值觀]

結語

贏者越贏,輸者越輸,在職場同樣適用。今次所討論的最高及最低的10%大學生,只是就薪金而言,讀大學時期的 GPA 並沒有考慮在內。至於大學校內成績和一個人日後的收入有沒有明顯關係?這留待大家去觀察研究。

 

原文刊於 香港01  )

By

半宅職薯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