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李安魔法鏡頭下的父親

職場上的西西弗斯
2023年1月15日
李安在九十年代拍攝了「父親三部曲」,雖然第一部《推手》是導演的處女片,但是李安能夠以嫻熟的技法表現「人文關懷」,探討了中西文化衝突。到了第二部作品—《囍宴》,導演以華人家族倫理的角度來剖析同性戀愛的同志電影。到了第三部作品—《飲食男女》,刻劃出家庭親情及世代隔閡,更成為首部開幕影片的台灣電影。
筆者認為在「父親三部曲」中,《飲食男女》尤其能表現出華人父親與家庭的關係,李安能充分描述親情互動、家庭成員的矛盾和華人倫理內在的問題。在電影《飲食男女》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幕是電影中的最後一幕,兩位主人公朱先生和女兒家倩在老房子裡聚餐。家庭聚餐代表家人的團圓,在片中多次重複,但是導演巧妙地描寫這些家庭聚餐很糟糕,也很尷尬。我們可以探索從兩個角度分析電影中的最後一幕。
首先,鏡頭強調了房子的荒涼感。房子被賣了,代表一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將會成為過去,象徵著原來家庭的毀滅。朱先生再次回到家裡時,發現人面桃花,一切都改變了。導演用長鏡頭來表現他的情緒變化,特寫鏡頭先是對準了朱先生拿著鑰匙的手,正想開門,卻突然頓住了。然後,鏡頭慢慢移動到他的臉上,放大了他心煩意亂的微表情。最終,他選擇了按門鈴而不是自行開門。這些行為代表著身份的轉變,朱先生由從話房屋的房主到客人。而且,導演利用橫向追拍的方法,鏡頭跟隨父親的視線,從客廳移動到廚房。從鏡頭技巧中,營造房子中的出一種荒涼感。
其次,朱先生在最後一幕痊癒,終於恢復了味覺的能力,朱先生從開場時失去味覺,作為廚師的他可算是晴天霹靂。朱先生在家宴上很少與三個女兒交流,而且,以前朱先生從不接受家倩做飯。但在最後一幕時,她做飯的時候,父親只是旁觀,沒有參與。最後,朱先生更喝下了女兒煮的湯。在這一刻中,朱先生坐在家倩身邊,比之前的關係好似更近,並真誠地握住她的手,敢於表達自己的感受。 於是,他不僅病癒了,還與女兒重新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失去味覺」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問題,更是象徵他對生活、女兒和生命的迷失,經過不同的遭遇後,理解到與家人的關係,以及人生的味道。
©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