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抗日神戲——姜文鏡頭下的《鬼子來了》

職場上的西西弗斯
2023年1月10日
《鬼子來了》是由中國導演姜文執導,由姜文、香川照之等人主演,改編小說《生存》,導演以一種獨特的視角記錄抗日戰爭的一段故事。電影不是一般的戰爭電影,其主題不是聚焦在前線戰場的故事,反而是以一位手無寸鐵的村民作為主角—馬大三出發,講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近年不少抗日電影歌頌抗戰英雄,當中不缺乏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但也有不同人批評抗日神劇中故事的邏輯和合理性。上個世紀的《鬼子來了》卻不跟隨主流,儘管也被評為禁片,但是當中的故事也有不少經典。其中一個代表性的場景是日本兵被俘虜後,希望刺激中國農民殺了他,來個痛快,避免受到屈辱,在過程中他出現不少令人啼笑皆非。他要求曾為日軍工作的俘虜中文翻譯員——董漢臣教他用中文說髒話。
首先,當一個日本士兵出現找死的想法時,他會想像馬大三這樣的中國農民穿著日本武士的衣服,拿著日本的刀劍。對他來說,這是一個英勇可畏的形象,表明日本士兵準備殺死他,是一種英雄式的死亡。另外,從日本風的背景音樂來看,他們所跑的動作戲的背景是緊挨著群山和城堡。這給觀眾帶來了一種武士或英雄的感覺。 這表明日本士兵是不怕死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日本武士精神。
其次,從這個場景可以看出基於語言障礙的荒誕和滑稽。日本兵對中國農民大聲喊叫,非常恭敬,卻大聲辱罵,這對中國人來說很有趣。 日本兵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這話的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情況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它在派對之間帶來了幽默和滑稽的感覺。 此外,董漢臣還充當了日本人和中國人之間的橋樑。 他為了保命,把原本應該要教的髒話,改為教授恭敬的話, 這已經暴露了董寒臣的想像力是狡猾的。最後,從鏡頭的運用來看,鏡頭特寫了日本兵對著那些中國農民大喊四聲荒謬的對話。 每當他的面部表情發生變化,包括憤怒和眼神的兇惡時,他的眼中都會有淚水。 這一幕,屋內的燈光照在了他們的一些臉上和眼睛上,而屏幕的其餘部分是黑色的。換句話說,導演故意地把鏡頭中所有其他的東西都被忽略了,只集中在日本兵的面部表情。
©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