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好的文案,你只需要有一項元素就好

Owen@taekwondowen
2022年12月29日
人在網絡這個江湖,不論是為了公司或是個人行銷,文案創作總是其中一項大難題。單從一開始如何定好一個標題,就已經是文案創作的開始,那麼,對於如何創作好文案,你又有甚麼經驗?
還有人類創作的空間嗎?
引起筆者有興趣下筆寫這個題目,固然不是因為筆者文筆鋒利,寫盡引爆流量的文案所以來說這個故事(事實上,如果你也熟知網絡運作的話,顯然我這段文字是為了引流而寫的。),而是因為最近看多了不少AI創作文案的工具,忍不住去試用一下,果然不得不驚訝今時今日的AI發展已經讓人不得不俯首稱臣。
真的嗎?人類的文筆開始不及電腦了嗎?作為文字的創造者,人類反而要被電腦教訓過來了嗎?
從內容農場到文案生成器
事實上,在網絡發展多年下來,早早就出現「內容農場」這類運作模式的網頁。先不說內容是甚麼,單以架起一個平台來引流,賺取廣告費的話,「內容農場」的發展可說是相當成功。為了讓不知道「內容農場」是甚麼的讀者可以更進一步明白下文,那就簡單講解一下。
根據偉大的「維基百科」所指,內容農場(英文:content farm)是指為了牟取廣告費等商業利益或出於控制輿論、帶風向等特殊目的,快速生產大量網絡文章來吸引流量的網站。而當中有兩個特點是值得注意的:
垃圾內容:以人工或自動化程式堆砌大量關鍵詞,以達行銷目的。這些堆砌的內容多為罐頭文字且不通順、不連貫、與上下文無關。[16]例如Pixnet、Xuite、Udn等平台可看到大量的「假開箱文」網誌。[17]
誇大標題:使用誇大聳動的標題或吸睛的圖片引誘讀者點閱[26][27],但與內容關聯性甚低,因而常被稱作「騙點閱」、「標題黨」。但由於讀者已逐漸對誇大標題反感,此種標題操作手法已逐漸減少[24]。
簡單而言,就是透過人工智能的搜尋模式,將符合相關的關鍵字的文章段落剪剪貼貼,從而生成一篇文章。另外,為了配合SEO的搜尋順序,標題都變成容易引人注意的題目,從而達致吸引人流的目的。
與此同時,坊間一直有說,不論中外,不少網絡新聞的製作,其實也類近內容農場的生產模式,從而符合每日有足夠文案生產的標準以充斥著網絡的資源排序。
不少「文案生成器」也與內容農場的製作有著相類似的模式,只是作為使用者,將會有更多的主導權來更改當中的文字,關鍵字等等。對於以文案創作作為工作的人,又或是一些需要每天交付指定數量文案的從業員(比如突發記者、網絡小編等等),這些工具也的確很有幫助。
而隨著人工智能自己的學習進程,人工智能所產生的文章也越來越懂得調整成更有條理的文章,更甚至有些網站可以生成特定文藝作品,例如歌詞甚至詩句等,使得人類文字創作者陷入前所未有的挑戰當中。
那麼,創作者還有甚麼意義和價值。
創作,從來不是濫竽充數
坊間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文案創作技巧,也有的以SEO 作為切入點,讓創作者可以更好的在網絡當中擴闊自己的讀者群眾,然而,在整合不同的創作模式下,反而越看越像將人推向了人工智能的方向,比如以更多更美麗的字詞來寫作,又或觀察網絡熱量流向來抓緊關鍵字去創作。可惜的是,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遠比人類快得多,人類深入研究如何成為人工智能和網絡的一部份時,你怎能贏得過人工智能和網絡呢?
為此,筆者不得不停下來思考一下,到底,一份文案是如何可以引人注目?
文案創作,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人看。那麼,人會比較喜歡看甚麼?
不是說沒有人喜歡百科全書,只是,百科全書,辭典字典等等工具書,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解答疑難,以及提供資訊等等。而這些資料庫的功能,以人類的記憶力,是難以挑戰雲端的。因此,如果一份文案僅能提供這些資訊等等,其實就連文案都稱不上。
而內容農場或者文案生成器,其實也不過是將一堆已經在網絡中流傳的資訊,整合成一篇看似文章的文案罷了。只是,當細心看下去的時候,就不難發現當中有一種說不出的不是味兒,用另一種形容,就是「沒有溫度的文字」。
甚麼是沒有溫度的文字?就是整段文字只是一份看上去死板的文字,看上去死板,就是沒法觸動別人情緒的文字吧?
這些文字放在新聞,放在資訊網站等,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如果想要寫成一份好的文案,好好吸引別人來看的話,這樣的字就似乎無法讓人看下去。
真正的創作技巧在這裏!只有一種元素一句說穿!
說了這麼多,那麼對於創作好的文案,有甚麼技巧呢。把話說在前頭,就是「用心講故事」。
你有看過一些完全無法想像他或她忽然在網絡走紅的人物嗎?例如一個小朋友很認真地教你如何打開網絡瀏覽器,又或是一位先生拿著咖啡杯對你微笑,他們是如何成功呢?那就是他們「很有溫度」。
正如上文所說,所謂的溫度,就是有沒有牽動讀者的情緒。不論是喜怒哀樂,都是情緒的一種。你可以因為一個人開懷大笑,也可以因為一隻貓止不住眼淚。而這些畫面總是令人難以忘懷。
文字的創作雖然沒有圖像或影片等讓人可以馬上從視覺上獲得刺激,但文字所帶來的想像空間,卻是映畫無法取代的。因此,要讓文字變得有溫度,首先要令自己寫的文字是在想著與人對話。
要讓對話內容變得可以引起別人興趣,近年來一些大公司都引入這種溝通模式讓前線員工學習,那就是「講故事」的技巧。關於如何講故事的技巧網絡上有著很多各式各樣不同的教學,不妨多參考,筆者想強調的,不是「講故事」,而是「用心」。
基於在網絡創作文案的當刻,作者本人是不能接收到讀者的回應的,那就只能想像對方想要聽些甚麼。比如現在我有這篇文章想要分享給你看,我就得想想,你會想知道些甚麼呢?有甚麼是我沒有交代的呢?你又會對於我這些問題有甚麼回應呢?
當作者本人越用心去思考,去想著如何可以和讀者溝通,這篇文章自然而然就有溫度,就有感染力。這並不取決於用了多少字,用了甚麼字,而是你有沒有「用心去想著用甚麼文字」。
投放到各式各樣需要文案的地方,比如銷售,作為銷售方,固然很想想著「給我錢然後買走吧!」這心態,但抱著這心態去銷售的時候,買方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得到。同樣地,如果作為銷售方,想像「我這東西很適合你,先來聽聽為甚麼,好不?」,這種心態就自然會讓買方更願意去聽下去吧?
而這些創作的模式,我深信(或者一廂情願的迷信)人類是應該要做得比較好的。AI再厲害,都是生活在雲端的東西,是離地的,會學習,但不會感受。作為人類,要贏過電腦,首先要讓自己變得更像人類而不是機器,人類比起機器不同的地方,就是人類有感覺。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寫到更好的文案。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