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在充滿色彩的女團世紀,尋回少女時代的一年

Owen@taekwondowen
2022年12月27日
「SNSD」這個屬於少女時代的簡稱,在這個時代可能顯得有一點中年的意味。對了,這隊早就不再算是少女的少女時代,在2022年忽然回到大家的眼前,還有那一隊,在成員的離世,又沒有離開她們的KARA,這一年,對於韓流女團熱潮興起那個年代成長的人們,或許真的流出了「時代的眼淚」
正如游學修對美斯的信中提過,一個人,或許一世只能追捧一個明星,因為你也只能活過一次少年的時期,和你追捧的那個人一起成長,看著他一起從開始如何捱下去,以及走上人生與事業的高峰。
對不少觀察潮流文化的人們,應該都會認為K-POP「爆紅」,普及又廣泛地流傳的一個標誌點,應該是PSY的《Gangnam Style》。的而且確,在短時間內把韓文歌曲推上頂峰的人,肯定要數這首經典創作。而適逢其時,也是韓國團體組合的爆發點,以及走向下坡的一個時期。
站在今天回看過去,或許人們會認為,要代表K-POP的,應該要數BTS而不是這些「過氣」的偶象,是嗎?我想不是,事關沒有前人走過的路,後人又哪可在這條大道上奔馳呢?
在網絡開始由「家中普及」變成「出門普及」的時代,也就是iPhone開始出現,電話計劃的銷售策略從「無限通話」變成「無限數據上網」的時候,第一個讓K-POP普及的,應該先要數和少女時代同年代的Wonder Girls和她們的《Nobody》,那一道熱潮的恐怖,是筆者曾經在西門町街頭的一小時內,先後聽到七次同樣是Nobody的電話鈴聲,而我也是在那個時候重新聽回韓文歌曲。
事實上,K-POP的流行並不始於此,對於筆者而言,在更早一點的時代,網絡剛剛開始在一般家庭裏出現,還要是佔用家裏電話線才可以上網的時代,筆者竟然接觸到朴志胤的《成人禮》,然後便開始喜歡了這種風格的音樂,只是後來無以為繼(雖然那個時候還有東方神起,但卻完全不是我喜歡的一類了),而那個時候的韓流,比較時興的是韓劇而不是K-POP,所以也就不容易找到相關的音樂了。
直到數年後重新走回校園,入讀大學的年代,恰巧就是少女時代的年代。事實上,對於筆者而言,那時候的我還是比較喜歡Wonder Girls,但身邊的同學們,不是聽過少女時代的,也總有人懂得Sorry Sorry的捽手舞是甚麼回事。
及後,K-POP開始席捲全球,除了Wonder Girls直接跑去了美國發展外,上邊提過的少女時代以及Super Junior等都有不少在歐洲的巡迴演出。這段日子,或許是K-POP最令人覺得驚艷的日子,但這段日子,同時讓K-POP與一眾組合開始走向衰退。
與香港不同,韓國相當重視練習生的培訓模式,也就是在出道之前,公司們會先讓一些有潛質的小朋友,作為半工讀(事實上也沒甚麼工資)先在公司安排下學習,然後才會出道成為藝員。而在Wonder Girls和少女時代的成功之下,作為投資者,怎會不馬上開始考量如何推出一眾組合呢?
但是,練習生的制度,也就是一個延後的收成,事實上,要數當時的男女團與組合等等真的多不勝數。但是,這就做就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簡單的市場供求問題:供應太多了,需求跟不上。
我深信,在那個時代成長的人,如果有留意一下K-POP的話,不難數到十數個男女團與組合,然而韓國的市場再大,也就是一個韓國,而K-POP也就是以韓文主導的歌曲,走到外地,是不是如此容易受落呢?在此,有些組合嘗試了不同方法,比如KARA就直接以日本作為目標市場,幾乎每首主打歌曲都推出日文版本,相對於日本的女子組合,K-POP和KARA的出現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衝擊,也就成就了一時佳話。
可是,人才的供應始終太多,迎來的是一次慘痛的斷崖。
當發現K-POP的市場開始熱潮不再,不少娛樂公司都不禁開始心驚膽戰,一次過將手上在培訓的成員都急急推出市場,以期分享熱潮過後之前的最後一分錢,那就導致原本已經無法消化大量藝員的市場迎來更大的供求不均問題。要知道,供求不均,要是求過於供,對銷售方固然是好事,也就是娛樂公司與藝員們,總能分到些利潤;然而,當出現的是供過與求,而且是嚴重的供應過剩的話,整個故事就是大悲劇了。
結果,那一段日子的新組合都是「閃亮登場」,不是說他們出現得很華麗悅目,而是他們都來得很快,走得很急。而這一波帶走的熱潮,不止是新的女團沒能留下來,也讓舊的女團被一下子拉了下去。
隨著男女團熱潮的消去,曾經在那個風光年代的藝員似乎也開始面對光華之後的暗淡。又隨著韓國娛樂公司接二連三的醜聞爆出,同時使得不少藝員在培訓生合約過後選擇不續約,例如,使得組合一個接一個的解散,一些轉換成單飛發展,有的走向了音樂以外的事業,也有一些就此一闕不振。
2019年是令人難以忘記的一年,對於關愛K-POP的人,2019是圍繞著悲劇的一年,「國民妹妹」李知恩IU的兩位圈中好友,雪莉和荷拉在短短一個多月當中先後離世。
雪莉和荷拉都是來自不同的女團,也就是在女團熱潮最風光的年代所出現的兩大女團成員,但同樣的,在熱潮過後,兩人都開始逐步離開了大眾的視線,但卻又面對著網絡留言的攻擊,那時候已經傳出她們的心理狀態極不穩定,而最後,就成為了轟動年終的新聞消息。
也不是說現在的K-POP不紅,要數值得關注的組合仍然多不勝數,包括走到Bill Board頂端的BTS,還有受萬千寵愛的子瑜與她的TWICE,然而,要比起少女時代的那個時代,真的回不去了。
那些時候,我在韓國旅行帶回來的,是如數家珍的K-POP CD,即使之後少了買實體碟,還是會在Apple Music上一隻一隻喜愛的歌曲買下來。而當中為數不少的,也包括了KARA和少女時代的歌曲。
在今年年中,少女時代忽然重新走在一起,要知道,當中她們的成員已經不再是同一間公司的成員,但還能推出一首歌,一首好好回應著她們出道時的應援口號「永遠的少女時代」的《Forever 1》,也總算讓這隊出道十五周年的組合,對支持者們送上了一份小禮物。
事實上,那個時候的筆者已經想記下一篇文章,好好記錄這個年代的回憶,但卻遲遲沒有動筆,今天看來,一切都是注定,注定要讓筆者等一等,等著KARA的回來。
同樣是出道十五周年,但對比起少女時代的Jessica的離開,KARA面對的是荷拉永遠都不可能再回來重聚,還有的是,KARA這隊組合比起少女時代更難走在一起。事關KARA中間面對過的風波絕稱得上為驚濤駭浪,一浪接一浪,成員經歷過多次轉變,更甚至傳出過針對個別成員的不和消息,對於KARA的支持者,或者KARA早就成為了回憶中的一頁。
可是,同樣的在2022年,KARA突然重回大眾眼光,距離上一首單曲已經接近八年的日子,KARA重新拾回她們的曲風,打造出一隊重未組合過,卻又沒有新成員的KARA,以《When I Move》宣告大家她們回來了。
她們的回歸當中,最讓人感動的,莫過於是mv裏為永遠的成員,具荷拉留下來的位置。筆者常說,韓國人總是有著打動人心,催人留淚的DNA,由韓劇走到K-POP,都處處流露著讓人動容的細節。
或許,現代不再是兩隊女團最光輝的日子,但由她們所創造出來的K-POP時代,那是永不過時的歷史。
或許,值得慶幸的是,今日的香港,或許是當年的韓國。我們不難在街上找到香港歌手的代言廣告,以及耳熟能詳的廣東新歌。然而同樣,在K-POP的前車可鑑之下,香港樂壇會否走向同樣的問題?當筆者看到今年叱吒樂壇我最喜愛的歌曲最後五強,全部都是同一個選秀節目出現的歌手,四首歌曲更是來自同一組合,那就不得不擔心一下了。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