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的真實面貌

言跳跳

言跳跳

2022年12月26日

Cover image

《遊戲設計的236個技巧》

這是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
這本書作者大野功二,他是自由遊戲設計師。
作者從遊戲設計者和玩家的雙重角度出發,以大量的遊戲為例子,並且結合豐富的配圖。

「玩家腳色」、「敵人腳色」、「關卡設計」、 「碰撞檢測」、「鏡頭」
這五個角度來探討如何讓遊戲更加有趣,解說其中暗藏的技巧,為各位讀者揭開遊戲的「本質」。

這次重點分享的問題是:「喜歡打遊戲的人,很難有很大的出息。」

<機制>

用一本遊戲設計書,來了解遊戲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我自己玩遊戲著迷也有10年的時間了,那時候玩遊戲已經是上癮的程度,可以熬夜、一天一夜不睡覺,就為了打遊戲。當我戒掉遊戲癮,再回頭看遊戲本身,真的是覺得自己被整整耽誤了10年的時間。

大多數喜歡玩遊戲的人,只關心操作、道具、裝備皮膚等等,但是他們從來不清楚遊戲的機制。
遊戲的機制是什麼?

答案是:想盡辦法讓你上癮。

就拿這本書裏的小標題來說,我隨便舉例幾個,你就知道遊戲設計師們在做什麼了。

比如,「勾起玩家跳躍衝動的互動式玩法」、「實現快節奏戰鬥的玩家移動動作機制」、「讓人不由得手指發力的玩家角色動作機制」、「菜鳥也能輕鬆上手的暢快的浮空連擊機制」、「讓玩家痛快反擊的盾擊機制」等。

你看這些內容,光是描述就很誘人,別提的落實到遊戲中了。

也就是說,遊戲設計師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讓你在遊戲操作時,每一次點擊都很有癮。而如果你打了一把遊戲,實際上是滿足了自己的癮感而已。

這是遊戲背後機制可怕之處。每一個操作的輕微修改,都可能會讓你有新的體會。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癮感」只是遊戲設計師給你在虛擬世界設計出來的。他對於你改變真實生活,沒有一點幫助。

<匹配>

這還只是在遊戲操作上,更大的癮感設計,更在於匹配機制上。

如果說操作設計是看得見的,那麼匹配機制就是看不見的癮感設計。

什麼意思?

接下來的內容非常扎心,你要用心體會。

就拿一些對戰類的遊戲系來說。它們通常以5V5的形式存在,系統按照你的等級,隨機給你匹配對手和隊友。

但是,如果你真覺得它是隨機的,你就大錯特錯了。

除非你是天賦異稟的職業玩家,能夠帶隊勝利,否則你只會被系統支配。

你在對戰遊戲上的所有操作數據,系統都會記錄下來。因此,它只需要做一件事,你就會一直玩、一直玩。

不論它給你匹配怎樣的對手,或者隊友,它都會把你的勝率控制在剛剛好超過50%上。

所以,你會發現自己有的時候勝了,有的時候敗了;有的時候可能有個三連勝,但有的時候又會贏來三連敗。

而勝敗交替的結果,會強烈刺激你的情緒,讓你繼續玩下去。

這跟賭場有點像,一開始讓你贏一點,之後會讓你輸一點,然後就會讓你在輸贏之間徘徊,給你希望,又會在某些時候,把你勝利的果實,全部奪回來。

所以,你以為是你贏了嗎?並不是,而事系統給你匹配了專門讓你贏的局。即便你可能遊戲打得很爛,但是贏的結果,會讓你感覺自己也有一份功勞。盡管這種功勞也只是虛無的。

<洞見>

這是非常深刻的洞見。

遊戲系統佔據著上帝視角,操控著你的勝利和失敗。所以,你在遊戲上的任何成功和失敗,本質上都沒有意義。

即便有時,你玩的很專注,為了一局遊戲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僥倖贏了系統給你匹配的必敗局。

但是,你這只是給系統重新給你判定的機會。在下一局,它會把你置於難度更大的回合中,不斷試探你的水平,並控制你的勝率。

別忘了,那些競技類遊戲,都是多人玩家共同參與的。也就是說,它不僅可以操控你的對手,也可以操縱你的隊友,給你安排兩個水平較低的隊友,你想贏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你在遊戲中的輸贏並不是你說的算,你只是在系統的安排下獲得了勝利。這種勝利帶來的榮譽感和勝利感,都是虛無的。

這種虛無有至少兩層含義。

第一:網路遊戲上的勝利感,對真實生活毫無意義。
第二:你在網路遊戲上得到的勝利感,是系統給你的,不是你的努力得到的。

<總結>

現在遊戲已經有職業隊伍,也有世界級比賽了,以前還沒有專業遊戲玩家這個職業,但現在玩遊戲都可以出國比賽了,也是另一種體育競技。

如果你不想走職業,或者不能走職業路線,那麼你最好還是遠離電子遊戲、網路遊戲吧。

因為本質上來說,一場遊戲的裝備、道具、皮膚等等,甚至一場遊戲的勝利,都是系統「施捨」給你的。

當你離開了遊戲中的虛擬世界,其實你什麼都不是,你還是要回到現實生活當中,面對現實生活。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
【讓自己比昨天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我是言跳跳
==================================
<更多的精采可以點擊下方連結關注我>
這裡有我最新視頻:YouTube 
可以關注我的: Instagram

© 本文由作者【言跳跳】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