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壓抑,為什麼我們容易感到敏感和自卑

言跳跳

言跳跳

2022年12月21日

Cover image

《走出壓抑,為什麼我們容易感到敏感和自卑》

這本書是由德國著名人際關係心理分析師阿爾穆特、施曼-里德爾所寫。
擁有38年實踐心得的資深心理諮詢師,用真實的典型案例以及分析,幫你找到自卑的根源。
自卑的成因是什麼呢?

<狀態>

自卑是一個長期伴隨的心理狀態,我們很多負面情緒的根源都是自卑。

比如,在會場上,不能大方地交談,表面上看上去是怯場,可是根源其實是自卑。
在相親時,不敢面對喜歡的人表白,表面上看起來是害羞,但是根源還是自卑。
在大街上,不少人都不敢正視他人的眼睛,你以為這是社恐,但根源還是自卑。

自卑是怎麼來的呢?
答案是:認知失調

從心理學角度講,認知失調的意思是我們覺得自己應該成為什麼,但是卻沒有成為那樣的人。
比如,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勤勞的人,但是卻連自己的衣服都不願意洗;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努力的人,但是週末放任自己玩遊戲。

當理想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有了差距的時候,這個差距就形成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濾鏡。
這個濾鏡就是自卑。

<原理>

不管是別人對你的定義,還是環境對你的看法,一旦當你形成了這個濾鏡之後,你的世界就變了。

比如,你的自卑濾鏡是:我太矮了。
當你走在街上,在人來人往的人群當中,你就會下意識地想:我太矮了。或者當你遇到一個困難的時候,你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太矮了。某天心情不好的時候,你還是會想到的「我太矮了」。

不管遇到什麼煩心事情,或是遇到讓你難堪的事情,你首先想到的就是你的缺點。

這就是「自卑濾鏡」

我們總是有一種傾向: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原因>

這種傾向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價值單一」;一個是「思維固定」。

「價值單一」
就是我們會受到環境以及周圍人的影響,把某件事情的價值放大,增加它在我們心理的比重。

比如,一個人覺得自己學歷不夠高,那麼他就會覺得學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或者,一個人覺得自己不夠白,那麼他就會覺得膚白貌美是顏值當中最重要的事。

這就是所謂的「價值單一」,就是說,一個人會把本來多元的評價標準,鎖死到一個非常小的因素上面。

「思維固定」
一個人一但覺得自己某方面不行,就會覺得自己一直不行。

比如,不敢上台的人,就會覺得自己永遠也不敢上台;
不敢吃辣的人,會覺得自己永遠也不會吃辣;
沒有學歷的人,會覺得自己遠永無法突破學歷階層門檻。

臨床案例中,有的人有上述的一種思維,有的人兩種都有。而兩種都有的人,他的人生天花板一早就已經定型了。

總結一下,我們為什麼敏感而且自卑,歸根到你是把錯誤的東西看得太重了。
我們最應該看重的是:事業、家庭和親人,而不是身上的那些可有可無的「小缺點」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
【讓自己比昨天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我是言跳跳
==================================
<更多的精采可以點擊關注我>(記得訂閱)
這裡有我最新視頻:YouTube 
可以關注我的: Instagram

© 本文由作者【言跳跳】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