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希望:為愛重生》(2013)

hyperz評電影

hyperz評電影

2022年11月15日

Cover image

「正義遲來,卻也從不缺席。」

————————————

拍攝技巧、故事架構與敘事過程都不甚精彩的《希望:為愛重生》,雖然對我來說更像是紀錄片,但卻讓我在這過程中落了兩次淚。我想很大的緣故,是因為在我心裡很難認同這慘劇曾真實上演吧!

 

故事描述南韓的一位小女孩素媛,某天在上學的路上,自己好心幫助陌生男子,卻被他強行暴力侵犯,並且造成身理上的重創,使其終生都要帶著人工肛門與尿袋過活,還要承受社會各方的壓力,以及與她家人關係之間的傷害,故事就如此淒慘地展開。

 

此電影改編自2008年發生於南韓的「趙斗淳事件」,嫌犯在被害者上學途中,強行拖入教堂廁所並且試圖侵犯她,但被害者頑強抵抗,趙斗淳便不斷毆打小女孩,甚至在女孩臉頰上留下深深齒痕、將頭部按入馬桶水箱,在性侵過程還用馬桶塞吸被害者下體,使其大小腸、肛門、性器官壞死,終生都要使用人工肛門和尿袋,而被害者當時才八歲。

 

首先我以為這部電影又會有為了催觀眾眼淚而過度誇張、不合邏輯的橋段,不過我們可以發現其實電影在司法、心理部分都蠻貼近真實地情況,所幸沒有受害者在法庭上又跟當事人對峙的離譜橋段。

 

電影也特別強調社會支持對於一個人的力量,像是素媛父親的同事、媽媽的好友、素媛的同儕,也可見要讓一個人恢復力量,絕對少不了他人的幫助。我認為電影在呈現父親幫素媛換尿袋時粗暴動作時的呈現,是整片情緒的最高點,當然這樣的橋段要歸功於演員的表現,薛耿求完全把那種無力感演了出來。此外,本片也不斷強調「二次傷害」,也讓那些不清楚性侵害相關的觀眾能對這個名詞有個認識。

 

「社會、媒體」

媒體都有個通病,也就是報導時不加以查證,只要有資訊透露出來便爭相報導,這樣的弊端在台灣的媒體也時常看見。特別是像此電影般的事件,媒體毫不顧及當事人、當事人家屬的心情,也不會考慮報導後對受害者、加害者的影響,有多少人被這樣盲目的報導毀了一生。

 

「真實事件」

2020年12月12日,趙斗淳刑滿釋放,雖然民眾抵制其回歸社會,但也無濟於事。趙斗淳在獄中接受了長達七百個小時的心理治療,卻仍被評故再犯機率極高,為此,他需要配戴電子腳鐐七年、公開個人肖像等資訊五年、限制行動、飲酒等。而他居住的安山市也因為他的釋放而加裝了3700多台監視器,四個月後,針對他的監視費用已經耗費政府兩億韓元。如此地耗費社會資源真的讓人懷疑是否值得。

 

所幸此事件迫使韓國政府重視及改善相關法律,最重要地,對於兒童性暴力事件已不太允許犯案者以「酒醉導致精神耗弱」為藉口申請減刑。

 

「最寂寞的人最親切,最悲傷的人笑得越燦爛。因為他們不願別人承受跟自己相同的傷痛。」

這句話我認為非常有深度也非常寫實,我身邊不論是家人或是朋友,如果在心理上有困擾的,往往展現出來的樣子都十分正向、陽光,完全無法想像他們也會有心理上的障礙,或甚至是疾病。也正因為他們不願別人與自己承受相同的痛,更要隱藏真實的自己,展現最正面的模樣。

© 本文由作者【hyperz評電影】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