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神的學問:寧可信其有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相信大部份人就算自己沒有親身遇過(最好不要),也或多或少曾經聽過幾個鬼故事,有些一聽就覺得很假,純屬虛構;有些則煞有其事,久久不能忘懷。早前在馬來西亞雲頂旅遊時就聽了幾個流傳已久的鬼故事,大部份離不開在賭場輸光家當而自盡,最後化身厲鬼嚇走遊客,雖然半信半疑,但心中仍不禁泛起一絲寒意。而近日又再有幸到訪位於台北的行天宮,皆因女友人在醫院工作,為求心安,所以一直有將護身符帶在身上的習慣,惟最近突然不翼而飛,於是再次到宮廟求符。
自問對台灣的民間信仰所知尚淺,某些他們信奉的神明名稱都與我們熟知的不同,而行天宮供奉的主神為關聖帝君,即我們常說的關公,台灣人稱他為恩主公。
進入廟內的每個人雖然都有不同的原因,但都有一個不約而同的目標,就是希望藉著透過供奉神明,從而能獲得哪怕是一丁點神明的幫助,好讓他們實現某些願望:可能是考試高榜題名,又或者是祁求家人身體健康,甚至希望覓得一段好姻緣......每個信眾在與恩主公默念所求時都流露住無比虔誠和敬意,深怕不夠恭敬就無法得償所望,信仰強大之處非此莫屬。
縱觀世間所有物種,相信人類應該是唯一一種擁有宗教信仰,而且會祭拜神明及祖仙的動物了。古代皇帝也會定時定候在某些重要節日請高僧或法力強大之人祭拜上天,冀望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場面高調又隆重。可見人們向更高等的存在祈福己經由來已久,同時歷久不衰。
人類自知單靠向神佛坦誠心願並不足以心想事成,自身的各項因素佔了最大的一席位。求神拜佛可被想像是一種加持的儀式,情形就像時常聽人們費盡心思也要買到開過光的平安符或佛像一樣,光有平安符還不夠,還需要高僧開過光的,感覺效果會比普通的強一點,靈驗一點。
人生在世,即使運氣再好,出生富裕,一輩子衣食無憂的人亦少不免遇上屬於他們自己的挫折與哀傷,不少商人在進行大額交易買賣時也會作個福,成事後也必定不會忘記還神,神明有沒有施法幫助我們無從得知。但知道與有錢人有一個共通點(求神)後,霎時間覺得世界也頗公平,因為拜神面前人人平等。離開後我小心翼翼地把得到關公恩許的平安符貼在電單車上。
© 本文由作者【CDwithJJ】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