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小星星》—一部暖心的電影

18

18

2022年10月27日

Cover image

終於看了這部長達162分鐘的電影,這部電影會讓人不自覺地落淚。

電影男主角伊翔是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他有一個成績很好的哥哥,一個很愛他的媽媽和一個比較嚴格的爸爸。故事講述伊翔患有讀寫障礙,家人卻不了解,對他投以不合理的期望。因此,伊翔面臨巨大的壓力,不願意表達自己。直到他遇到一名了解他並且願意幫助他的老師,伊翔的生命有重大改變。

這部電影有很多令人深刻的情節,以下將一一細說:

母親的愛

伊翔的母親是一名典型的家庭主婦。一大清早起來便為家人煮早餐,協助兒子穿校服,帶兒子上學校。當孩子受傷時,母親總是會擔當護士的角色,溫柔地為孩子治療。母親又會擔任家教的角色,教導伊翔功課。原來,她並不是打從一開始便擔任家庭主婦的角色。電影中段,伊翔被學校投訴,快要面臨被趕出學校的危機。伊翔的父母在車上討論兒子的學習,母親說自己已經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把重心放在家庭,可是也未能幫助兒子學習。父親則安慰母親不是她的錯。

對於智障的態度

在電影中,伊翔的父親每當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兒子是智障時,他便感到很生氣。當老師登門拜託時,也提及伊翔有學習障礙。父親聽罷便生氣的說:「你是甚麼意思?你說我的兒子是智障嗎?」幸好老師耐心的解釋,化解父親的怒氣。父親之所以這麼生氣,是不是他其實也有懷疑過自己兒子的智力呢?所謂的「惱羞成怒」?還是因為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兒子有學習障礙?畢竟他的大兒子的學業成績很優秀,所以不能接受自己的小兒子完全不一樣這一個事實。其實作為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特殊需要。可是當對自己的孩子有懷疑,便需要正視。因為只有認清自己孩子的需要,才能真正的幫助他。

教學方法的差異

主角的學習成績很差,老師和父親都認為是因為孩子不夠努力。母親耐心地教導他,可惜成效不明顯。父親決定把兒子送到另一間學校,兒子十分抗拒,答應父母會努力學習。可惜最後未能改變父親的決定,伊翔被送到一所住宿學校。在這裡,他遇到一名熱心教學的老師。那位老師懷疑他有讀寫障礙,於是額外花時間教導他。這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多感官教學法。他準備了泥膠,教導伊翔用泥膠來拼砌英文字母。他更用泥膠來創作伊翔喜愛的動物,為學習增添趣味。至於數學,老師在樓梯上寫上數字以及符號。往上跳一級代表遞增一個數量,往下跳一級代表遞減一個數量。這些活動式的教學讓伊翔十分享受。老師又讓伊翔在沙上寫字,透過觸感學習。在寫字方面,老師讓伊翔在一塊大畫板上寫字。漸漸地,老師請伊翔在大格子上寫字。之後,老師請伊翔在小格子上寫字。一開始,當伊翔拒絕完成課堂活動時,老師並沒有責怪他,反而他告訴伊翔:「沒關係,慢慢來。」

生下來就要負責任到底

老師本來是在一所有身心障礙的學校任教。在偶然的機會下,他到了伊翔所在的學校擔任代課老師。一開始,他穿上特別的服裝,一邊吹起笛子進入課室。學生們都十分開心地歡迎這位新老師,除了伊翔。老師注意到這位學生,並登門拜訪了他的家人。這位老師回到自己的工作地點,和自己的同事分享他對這位學生的擔憂。他也說了句:「既然把孩子生了出來,就應該照顧到底。」

關心的定義

一天,伊翔的父親到了兒子的學校找老師。父親一見到老師便開口說:「我太太找了很多讀寫障礙的學術文章,特意跟你說聲,免得你說我沒有關心自己的兒子。」老師回答:「關心是指給兒子一個擁抱,關心是指跟兒子一起玩。」這一番話似乎點醒了父親。

了解他的處境

老師到了伊翔家拜訪,想看一看伊翔的功課。看過他的功課後,老師更加確定他的懷疑。他一口氣跟伊翔父母說伊翔的情況,跟他們的父母說他可能是患有讀寫障礙。他仔細跟他們說伊翔的常犯錯誤,例如把「b」寫成「d」。他質問孩子的父母:「是因為甚麼?是因為他懶惰嗎?」父母被他考起了。老師激動地隨手拿起一個有漢字的玩具盒,問孩子的父親:「上面寫了甚麼字?」父親回答:「我不知道。」老師說:「你真懶惰!」父親無奈地看一看老師。老師最後說:「這就是伊翔的世界。」伊翔曾經形容書本上的文字在跳舞。

只想封閉自己

因為不被理解,伊翔心情很低落。當他的家人使勁地拍打他的門時,他起初沒有回應。然後,他開了門後衝出去球場,拼命跑圈。當家人試圖攔截他時,他一手推開了他們。家人把他送去住宿學校,他認為這是一種懲罰。當母親打電話給他時,他接過聽筒,卻沒有說出一個字。

 

故事的最後,老師發掘了伊翔的才能。伊翔終於不再被標籤為問題學生。他的父母也十分感謝這位代課老師。到了暑假,伊翔與老師分別。伊翔給予老師一個大大的擁抱,故事也到此作結,劃上完滿的句點。

© 本文由作者【18】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