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冰散文】餃子的感悟

吱吱冰

吱吱冰

2022年10月26日

Cover image

於吃,我並沒甚麼要求,也沒有甚麼心得。把食物放進口中,輕輕一啖,就滑落食道,跌落空盪盪的胃袋裡,平凡至此,自然沒甚麼感悟。談吃之人必有感悟,我非談吃、亦非擅吃,看來感悟之文可以休矣,這一方稿紙可以寄情別事了。

 

於情,那麼可以說一點了。我喜歡饒有詩趣的篇章,盤桓句段、感其詩情、覓其詩境,傾注於此甚於別的意理,可是要寫出那些感悟,卻有點難,感覺雖然不少,可是從何處修剪、往哪處補注,窮思極想,終不成事。原子筆臨在稿紙上滑落前,突然停下,再要想甚麼的時候,經已魂飛九天,先擱下寫文章的意思了。

既然一無可寫,唯有看書。我肚腹叫餓的時候,會吃飯、也會看書,若論飯香書香,誰較吸引我?純祽一答,固然吃飯果腹,可是認真的想,這是一個很艱深難懂的問題,就算答得上,也會脈絡交錯,雜亂無章,修剪補注又成為了放在眼前的事;按我的品性,大多是一臉冷待、或一念輕蔑一一想得太多,思慮太久,魂無力飛,唯有吃點東西飽飽肚子。

 

平日常吃的,如今幾無意趣。偶然想起吃的文學,心之所至,便去找找相關文章。東方人吃的小點、西方人吃的茶餅,本為佐茶之物,然而怎樣吃、何時吃、吃法的典故都大有學問,一則段落、一篇文章、或滿本都是吃,我卻一想不想,往嘴裡塞,囫圇吞棗。就這様滑落食道,跌落胃袋,盡休可吃之味、盡休可寫之文。

 

東坡居士談吃,一如其詩詞文賦,都有見地。後世最掂記他的、或首先想起的食品,也許就是東坡肉了。舉凡是吃,他都寫。粥品文字淺白簡單、喻意清爽:「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對於煎茶,看似有大嘆之詞:「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究竟甚麼是吃呢?怎樣吃才有感悟呢?呃,忘了他的哪篇作品,有這樣的記載:「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

 

看到這裡,首先令我想起的是,在童年時候,老人家常掛在口邊的「吃得是福」的話

 

想到這裡,頓感鄂然一一眼看滿盤餃子包了過半,我竟然有這樣的閒情呢!盡吸一口氣,充沛漸寬的肺葉,牢記那些感受、淺嚐那盤手作,待文意盅然,默默靜待那餃子的回甘。

 

咬開餃子,一點肉,和一大團青菜。

 

 

小品後記

這是我在HKESE的第二篇文章,也是我首度正式談吃的感悟之文。

文章、圖片為原創作品,版權皆由筆者【吱吱冰】所有

© 本文由作者【吱吱冰】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