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閱讀心得(3/3)

古閱書

古閱書

2022年10月24日

Cover image

作者是位大學教授,
整個學期都在跟學生討論控制情緒、
內在聲音引發小對話的原理。

在學期最後一堂課時,
學生艾瑞兒舉手提問:
「為什麼我們現在才在學這些?」

「為什麼沒人早一點教我們這些,
在我們需要時就教我們?」

因為艾瑞兒的這一句話,
讓這本書因此而誕生。

這本書提供很多小對話工具,
附錄更是幫你摘錄各個章節的重點,
可以自己實踐的工具,
運用人際關係的工具,
周圍環境中的工具,
每個方法用起來都不會很難,
可以實際在自己生活中試試。

▌轉換情境,就能自動切換小對話
透過整理環境消化情緒,
親近自然可以為注意力充電,
引發敬畏感的經驗能把煩惱縮小。

1.自然的力量
簡單的說就是多接觸大自然,
樹木與綠地的作用就像心智維他命,
能補給我們應對壓力源的能力。

如果你是生活在都市的人,
沒辦法常常接觸大自然,
可以看看自然景色的照片或影片,
也能夠恢復注意力資源。

2.縮小自我
當你面對某個廣大、
難以形容的事物時,
就比較不會覺得自己(和腦中的聲音)是世界的中心。

記得十多年前去美國參加學術研討會,
順便去拉斯維加斯觀光,
當看到壯闊的大峽谷景色,
平日的煩惱在那瞬間完全消失不見。

3.納達爾原理(補償控制)
如果你是網球愛好者,
下次看西班牙蠻牛納達爾比賽時,
注意看他有許多獨特的賽前動作,
這些習慣是納達爾刻意做出的補償控制。

補償控制是指在實體環境中創造秩序,
藉此創造它需要的內在秩序,
也透過這樣的模式讓內心的小對話平靜。

▌成為內心強大的自己
護身符、賽前加油喊話,
建立屬於自己的儀式,
抵抗壓力、發揮實力。

1.強大的安慰劑
安慰劑來自人類為物品或符號賦予魔法的古老傳統。
當你相信它能讓你感覺好轉,
我們就真的會感覺變好。

《金盞花大酒店》男主角常說:
「一切到最後都會很好;
要是不好,
那就還沒到最後。」

這其實也是一種言語的安慰劑,
讓自己對未來有所預期。

2.預期的力量
我們對某些人事物會如何影響自己的健康,
會形成自我信念。

我的信念會形塑了我的期望,
而這個期望又讓我感覺比較舒服。

安慰劑就是利用預期的力量來影響我們心智和身體健康的秘方。

3.儀式的力量
當人被哀傷淹沒時,
宗教會帶我們進行悼念儀式。

葬禮就是一種典型的儀式,
是一種幫助在世的人們舒緩悲傷的儀式。
儀式的特點:
‧儀式具有重大意義
‧儀式能同時拓寬我們的觀點
‧儀式能強化我們與其他人和某種力量的連結
‧儀式會將我們的注意力從困擾的事情上轉移
‧完成儀式任務會佔據大量工作記憶
‧儀式可以分散注意力
‧許多儀式也能提供秩序

我們可以自己創造儀式,
當壓力事件發生的前後,
都能執行專屬的儀式,
透過儀式幫助自己應付小對話。

▌學會與自己對話,愈早開始愈好
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擺脫自己的心智。
這是讓我們發揮創意的一大驅動力,
讓我們能創造事物,
說故事,和夢想未來。

我們可以採用書中提到應付小對話的工具箱,
讓我們學會用正面的方式與自己對話。

▌書籍資訊
書名: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緊張下維持專注,混亂中清楚思考,身陷困難不被負面情緒拖垮,任何時刻都發揮高水準表現
作者:伊森.克洛斯
譯者:胡宗香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1/05/26

© 本文由作者【古閱書】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