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維持正面時,也別忘了平衡負面情緒

李情悔

2022年10月16日

Cover image

可以的話,我們當然想儘量保持正面。

可是這是現實,事與願違,我們不可能時刻都開心積極的。

所謂情緒,是人類的本能。

只是若一定要負面的話,請也別太集中一種負面情緒。

什麼叫做平衡負面情緒,就是讓每種負面情緒都不要囤積太多。

為什麼?

因為當同一種負面情緒累積太多的時候,它就會爆炸。

同時擁有幾種適量的負面情緒絕對比爆炸好。
 

負面情緒有很多種,今天筆者會討論害怕、失落和憤怒。

世上還有很多種負面的感覺,例如妒忌或寂莫。

它們也是很可怕的,若有需要真的要向別人求助。
 

害怕,我們可以害怕很多事情。這是正常的,害怕什麼也不是過錯。

從怕昆蟲到怕野獸,怕失敗,怕孤獨,甚致杞人憂天。

然而怕久了,就變成焦慮了。

每次吃飯都怕不乾淨會肚痛,每次過馬路都怕有司機睡著了,每次睡覺都怕明天不會醒來。

若走上了焦慮症的路,是要服很久的藥才能康復的。
 

失落也是很常見的。

飯不好吃嗎?因交通意外塞車嗎?病倒了嗎?

人生不如意事如此頻繁,若為每件事都傷心欲絕,就變成抑鬱了。

從此以後,不論是工作或娛樂都沒有幹勁,因為你不會感到快樂,或者不敢感到快樂。

每件不快被放大成痛心疾首。

 

憤怒嗎。憤怒在這繁忙的城市也很常見吧。

感到不公平嗎?還是不被尊重?被人身攻擊了嗎?

筆者明白的,有時真的不得不發怒,可是也不想大家成為狂躁的人。

在街道上被撞倒了,生氣五分鐘就好,別要生氣一整天,甚致不小心把怒氣發洩在最親的人上。
 

那麼要怎樣平衡負面情緒?

要訣也是要轉換想法。轉換一個令你感受到第二種負面情緒就好了。

舉個例子吧:若親人患上了第一期的癌症。

那是很親的人,若你沒法把想法完全轉換成「沒事,第一期而已,他一定會康復的」,你仍可以把想法換成其它較現實的想法。

容易害怕的人會這樣想:他走了我要怎麼辦。會不會其實是第四期。可能我也有癌症。

容易失落的人會這樣想:唉,雖說是第一期,康復率很高。只是還是會耽誤了生活和工作。

容易憤怒的人會這樣想:真是的。世上那麼多人,為什麼要我的親人中,為什麼不是別人。說到底,為什麼世界要有癌症?

你覺得自己哪一種負面情緒還有較大的上限就換那種想法吧。

 

若不幸有一種負面情緒超越了臨界點,就很大機會患上情緒病。

情緒病當然也能醫治,只是比較困難而已。

相對要服藥,不是早點靠鼓勵、安慰、安撫處理好更為理想嗎?

祝大家身心健康!


 

© 本文由作者【李情悔】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