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菜鳥陪審團》(2019)

hyperz評電影
2022年9月25日
(5/5)
「當我們真正決定一個人生死時,才能感受到最真實的罪惡感。」
————————————
台灣預計即將在明年上路的「國民法官法」,將會大大地衝擊台灣的犯罪與司法領域,對於提升整體國民的法律素養、法律知識、法律常識,絕對是有益無害的。但是,台灣準備好了嗎?
此片以韓國2008年由國民首次參與審判的真實事件進行改編,以一個弒親案做為基底,原先以為只是普通的審判,但真正的事實卻待人揭露,也隨著審判的過程爆出越來越多意料之外的事,讓審判團中的8號審判員產生了諸多疑問與不解,決心要找出真相,最終水落石出,也成功把應有的尊重還給被告。
片中有許多法律及法庭的相關知識,能透過這部電影學習到那麼多相關知識確實是種新奇的體驗。不過,倒是很讓人懷疑真實世界中的陪審團們真的有辦法像偵探一樣,不斷地蒐集線索和推翻各項結果嗎?感覺這個部份電影是誇大了許多。
很有意思的是陪審團的組合是完全隨機的,因此會有來自不同背景、不同社會地位、對於法律的了解完全不同的人,這樣的組合在討論的過程中碰撞出的火花,非常令人驚豔,也讓人期待台灣未來的陪審制度。
「司法制度的腐敗」
本片也讓我們見識到了司法制度以及警務人員的腐敗,因為坦承犯罪就將調查工作應付著做;因為攸關升官的機會而將一場關乎被告人生的審判如同做戲般地對待,與台灣的政治環境似乎不謀而合。
「不是兇手的錯,而是這個社會貧窮的錯。」
這句話是辯方律師向陪審團所下的最後結語,這句話非常的有說服力。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有些罪犯罪大惡極,怎麼會有如此地沒有人性,但若我們仔細的去剖析這些人的家庭、所處環境、經濟情況,反而會覺得其實他做出這些犯罪行為似乎就沒那麼意外了。
當然,這樣的背景因素不能成為犯罪的理由和藉口,只是我們可以去思考,若他的生活環境不是原先這樣,也許他今天就會走向完全不一樣的道路。
「台灣的國民法官法」
預計在明年上路的國民法官法,都即將考驗台灣人的法學素養。這個制度一上路相信就會讓司法體制煥然一新,雖然目前仍無法確定其成效,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內外的專家及媒體都會放大檢視,質疑的聲浪也必定不小,隨之而來的就是排山倒海的壓力和責任,我個人是很贊成此制度的,但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才行,絕不能貿然上路。
「堅守自己的信念,不盲目從流。」
這句話是這部電影給我最深刻的啟發,從國中的公民教育中,我們就已知道法律設置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用來處罰人的,「避罰服從」取向一直以來都是法律的目的,設立最基本的道德標準,並且制定罰則,除了培養公民素養之外,也讓那些有犯罪想法的人畏懼罰則而不敢做出犯罪行為。
但台灣的法律在這一塊就顯得非常不足,因為相信有教化的可能,而將刑期縮短、罰則減輕,或甚至是研議廢除死刑,這些都讓那些罪犯認為:「即使我犯罪了,也就不過關個幾年。」用這種僥倖的心態在社會上打滾,實在是令人感到悲哀。
© 本文由作者【hyperz評電影】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