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要叫紐倫坡
近幾個星期不難見到很多人將新加坡與香港在多方面作不同比較,當中最強烈的對比莫過於是兩地對待防疫政策的態度。其實香港和新加坡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均一直是潛在競爭對手,從1960年代末至90年代期間,香港與新加坡同屬亞洲四小龍,其餘兩個則是台灣及韓國,但由於香港與新加坡在背景、土地面積及政策方面均有著較高相似度,所以得到直接比較的機會更大且多。然而兩城較勁來到今天,某些篇章可能已被暫時改寫。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最新排名顯示,香港已從第三位跌落第四位,由新加坡頂上,第一及第二名毫無懸念依舊是紐約和倫敦,一直被稱為全球金融中心前三位的紐倫港恐怕現在要更名為紐倫坡了。國際龍舟聯合會亦在較早前正式宣佈明年世界龍舟錦標賽將不會在香港舉行,並移師泰國。知名郵輪公司皇家加勒比亦稱無意程啟從香港出發的公海旅遊營運,並會繼續把海洋光譜號續留獅城。一系列原本一直在港舉行的國際盛事接二連三決定移師外地,無疑令人覺得香港在後疫情的經濟復甦時代中被比下去,實屬無可厚非。
香港及新加坡的定位同樣標榜為高自由度的金融中心、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而入境政策方便與否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資本與人材的流動性,於疫情肆虐期間猶為明顯,如今一波長達三年的疫情大流行重創環球經濟已成事實,亞洲各國要如何及時趕上復常步伐是各地政府在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新加坡自1965年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以來,社會一片蕭條,人民窮困潦倒,同時亦需提防昔日祖國的敵意,深怕哪天馬來西亞會軍事吞併新加坡這塊彈丸之地。時任領導人李光耀在這些因素的夾擊底下,為了及早帶領當時島上接近二百萬人口脫離困苦,人民行動黨施政雷厲風行且大刀闊斧,結合新加坡自身的地理優勢、人口資本以及國際貿易形勢利好的天時地利人和後,迅速冒起,擠身成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堪稱近代經濟奇蹟。因此,新加坡政府存在於骨子裡的以結果為導向的施政作風在應對疫情時更見其效率,加上本身傾向奉行嚴刑峻法,政策在實行時必定較為順暢無阻,這樣好不好就很難一概而論了。
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比較早已是歷久不衰的茶餘飯後,但隨住香港進一步放寬各項施行已久的入境檢疫限制,或許是否需要隔離和做病毒檢測將不再是比較項目。日後世界各地遊客在旅行選址時應該會重新把香港納入考慮之一,另外以後完結旅程後回港不用再隔離當然才最令人感到慶幸。
© 本文由作者【CDwithJJ】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