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

謝新豪

2022年8月28日

Cover image

這本《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作者是在德國工作數十年的日本人。書中,作者分享了自己這些年來在德國社會與職場所觀察到的點點滴滴,並將這些現象與自身日本文化和職場做比較,試圖告訴讀者該怎麽做,才能學習德國人的高效率與高生產力。而我也在最近開始體驗職場生活、而且正好是在一家德籍企業實習,因此有許多書中的內容,我其實正在慢慢體會。

同為二戰戰敗國,德國和日本在戰後百廢待舉,卻也都成功在一片廢墟中浴火重生。兩國具有許多共通點,例如守秩序、有紀律等等,然而相比西方國家德國,日本人社會與職場明顯保守許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日本職場的年功制:進入公司越久,無論工作表現與能力如何,你就是前輩、新人就要對你言聽計從。

相較之下,德國的職場文化趨向於扁平化,同事間都以名字,而非職階(某某部長、某某課長等)相稱。這也是開始實習之後,公司所帶給我的震撼之一。

在公司裡,我其實很難從同事們之間的互動交流判斷誰是主管、誰是下屬,因為大家彼此間無論是公事上的往來亦或是閒話家常,整體的互動氛圍就好像是朋友一樣,沒有位階高低之分。

另外,作者也有在書中談論到工作態度與加班等問題。日本人是出了名的刻苦耐勞,其加班的比率在全球勞動市場名列前茅。從德國人整體給人嚴肅、有效率的形象來看,德國人應該也常加班吧?

其實情況恰恰相反。德國人認為應該要清楚的劃分工作與私人生活,因此只要沒有需要當天立即處理的業務,他們會選擇把工作擱到隔天才做(作者稱之為光明正大的拖延)。如果加班了,與其誇獎你勤勞、抗壓性高,德國人反而會質疑你是不是工作方式有問題、不夠有效率,所以才會需要加班處理工作。

在我實習的公司裡,員工的工作時間也相當彈性,只要做滿規定時數、當日沒有需要立即處理的事就可以下班回家,就連身為實習生的我也不例外。許多時候,我都比同事們還要早下班,甚至有一次還跟總經理同時下班(有點尷尬就是了….)。

有時,我其實也會在意自己這麽做會不會帶給同事不好的印象,但是後來想一想,公司本身的規定就是如此彈性,更何況我也有跟負責指導我的同事確認過、確定這樣的作息是可行的。因此,早進早退又何樂而不為呢?

 

喜歡這次的分享嗎?歡迎上Instagram追蹤 @bookie.1111,瀏覽更多好書!

© 本文由作者【謝新豪】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