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只需要讀,不需要吵

C

CDwithJJ

2022年8月17日

圖為柬埔寨首都金邊一角。
圖為柬埔寨首都金邊一角。

  近日關於柬埔寨和緬甸的詐騙營報導簡直可謂是鋪天蓋地,各大傳媒爭相採訪不同消息人士及成功死裡逃生的受害者,當中不乏一些骸人聽聞的資訊,有些甚至足以令人對世界的認知產生懷疑。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只是穿鑿附會,或許答案不會在短期內釐清。但今次事件的另一個有趣面向,是很多人對待受害者遭遇的態度非常兩極,有人認為會被騙且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是咎由自取,有人則對受害者深表同情,認為檢討受害者是無濟於事。


 

  大家對不同事物持不同的意見和反應實屬人之常情,世上亦不可能只存在某一兩種特定的看法,這也是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差異之處。每一宗新聞也有不同的切入點,同一件事也有千百種報導手法,大眾假如對事件的真相有質疑大可以多閱讀幾篇不同記者的文章,不需要與和自己持不同或相反意見的人士進行爭論,不但對事情起不到實則幫助之外,亦只會令整個局面看起來更混亂無序,更徨論是否會對涉事人士產生任何面向的影響,不論是正或負。


 

  現實世界不是辯論比賽,你不會因為把別人的立場變得跟自己一樣而獲勝,而且辯論講求的亦不是要把誰和誰講贏,而是在於表達自己論點時是否具備足夠的佐證去強化自己的立場,旨在訓練辯論者的獨立思考與整合資料的能力,把別人講贏由始至終都不是辯論的出發點。而新聞的存在價值除了報導真相以外,亦是希望大眾能有多一個角度去看待不同事情的媒介,從而令社會的思維能更多面及豐富。


 

  其實這種情況也不單是從今次柬埔寨所引爆的新聞開始,只講近期一兩個月就已經足以看到社會上對容納不同意見人士立場的包容度普遍不高,甚至有一種感覺好像討論事情的人才是新聞中的主角一樣,過度投入且亢奮。沒錯,大家都會有情緒,但這些情緒大到足以與人口角,繼而引發罵戰的話又是否明智且值得呢?倒不如好好關注事態的真實發展並思考能有效預防悲劇再次發生的方法會更好吧。另外假如承受不住來勢洶洶的資訊海嘯,稍為放下手機,蓋上電腦,也不失為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獲得寧靜,因為人其實不需要知道世界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才叫緊貼時事。


 

© 本文由作者【CDwithJJ】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