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圓亦圓

職場上的西西弗斯
2022年8月17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是古難全。」如斯擲地有聲的宋詞,其道理可謂餘音嬝嬝。團圓、團圓,人們盼望團圓,然而月亮不能終日為圓,人事亦不可永遠為和。
月亮會缺,巧如人生。
唰唰唰···唰唰唰···
鎂光燈下,眩目白光照射到我們一張張的臉上,臉上稚氣未消,卻見眾人衣著打扮已為成人。稍稍一瞥,他們卻是已有點陌生的感覺。
這夜是中學同學舊生會的聚舊之夜。還記得第一次聚會時,拍下的一那一張照片,三十幾張笑臉堆滿相片。時日過去,某個約好的聚會,缺席的朋友卻愈來愈多。這時,相聚的臉連相片一半的空間也佔不到。
身處在這種場合,人們總是心中暗自思忖:不知這時誰的學歷最高呢?不知這時誰的收入最多呢?不知這時誰的改變最大呢?霍地裡,一隻結實且有力的手掌拍了拍我肩,我回首顧眄,稍定過神來,只見一張藹然的臉,臉上雙眸瞇成一線。但是我竟然未能頓時呼喊出他的名字,說在這遲疑之際,已經聽到他呼出幾個的音節,徐徐在我耳畔中迥盪縈繞。此幾個音節便是我的名字,猛地裡感到親切。兩人目光隔空交接,對這重逢的時刻既驚又喜。兩人對望片刻,百感交集,終於忍不住伸手握住對方。
這天是月圓的日子。
各位舊同學互相問好,寒暄一番。大伙兒聚在一起,在一張像皎月一般圓滿的桌子。此時此刻,彷彿連我們都似明月般團圓。我環目四顧,各位的臉上已經加深了一份成熟,他們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之間,宛如昔日某某頑童一般。他們的身影讓我想起當年。
這天是月圓的日子。
實在令人倍感欣慰和感恩,今天的月亮格外圓滿,就像當年在校園上高掛的月亮,沒有變。
「還有誰會到呢?」一位已經記不起他全名的舊同學首先疑惑地問。然而,沒有人能夠回答,這聲音在空洞的廳房中迥盪片刻,良久未消,頗讓人感到失落。我迷惘地從一眾人群中尋找大家的臉,然而尋覓半晌,卻發現人數卻不齊。原來月亮早已缺角,只是無人發現亦無人問津,我們還自作聰明慶祝所有人都到來。
這天晚上天色難料。
這時廳房中瀰漫著濃濃的沉寂和婉惜,從其他舊生口中得知很多人已經沒有聯絡。還想到昔日各位於操場上奔馳,揮霍得最多的是青春,中間夾雜著不少歡樂聲。在陣陣笑聲中包含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年少氣盛。
唰唰唰...
唰唰唰...
驀然間,又是一陣鎂光燈來侵,光線把我們的身影定格在照片上。照片內的一眾笑臉,是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的最好表證。何為圓?何為全?也許圓滿於心中,不在於形式。世上沒有完美的事,沒有完全盡如人意的人生,所謂的完美說是心靈上的滿足,那有「完美」一詞的科學化定義。外在的缺角非一切,自然不用無限放大缺點。人間的悲歡離合乃是天數,豈能盡如人意。「人非堯舜,誰能盡善」,我們不求時刻與朋友挽手盡歡,但求即使相隔淼淼乎一海峽之遙,仍可於心靈上聯繫著,填補彼此的缺角。外在雖然似是不圓滿,但是心靈已圓,貌似不圓,實則已圓滿。這種道理犯不上要醍醐灌頂,像中學作文般寫一個彆扭的轉折和瞬間頓悟也不用出現,只需要好好把握和感受生活。
暮色蒼茫,聚會方散。我們各自沿著自己的人生道路走著,只是偶然在那一個時刻與別人的生命線相交。這時揮手一別,目送彼此的背影在須臾之間消失於地平線上,空留一彎殘月和煙塵。我對著殘月莞爾一笑,再缺角的月,亦有我們填補。
©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