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公主病》閱讀心得(2/3)

古閱書

古閱書

2022年8月14日

Cover image

自戀型媽媽的女兒,
容易變成兩種極端的性格,
一個是高成就者,
另一個則是自我傷害者。

造成兩種截然不同差異的主因,
取決於小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貴人相助,
是否能彌補母親不曾給過小女孩的"愛"。

▌高成就型女兒:因為我不夠好,我得更努力!
有些人會覺得高成就者不是很好嗎?
高成就者確實有錢、有權,
但如果有下列三種症狀,
那就很可能不是件好事。

1.健康問題
因為沒好好照顧自己而出現身心健康問題,

記得曾看過某本書提到許多大學教授,
為了爭取升等,
沒日沒夜的撰寫論文。
等到不再需要為升等煩惱時,
卻驚覺身體早就出了問題。

2.訴求外在
"一個孩子如果早年得不到認可,
少女時期也不能肯定自己,
往往就會訴諸加倍努力與更辛勤的工作,
以獲取來自他人的肯定。"

當妳的努力的動機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肯定,
很容易陷入「不斷證明自我價值」的漩渦中。

3.虛有其表症候群
這個感覺很像冒牌者症候群,
即使妳已經非常優秀,
但依然覺得自己只是好運擁有現在的一切,
自己根本沒有大家所說的那麼厲害。

▌自我傷害型女兒:再努力都沒用,那就自暴自棄吧
自我傷害者會有4種特質
1.放棄 
2.用各種放縱行為來麻痺痛苦 
3.深陷於自我傷害的方式中而無法自拔 
4.低成就

▌施予者及依賴者的愛情關係
自戀型母親的女兒,
成長後可能會成為極端的施予者或依賴者。

施予者的女性會不自覺遇到需要被照顧的伴侶,
她們被「我能為你做什麼」的互動方式所吸引。

這種相處模式很像是籃球比賽,
女性在場上進攻及防守,
另一半卻坐在觀眾席看,
希望她為他們兩人贏得比賽。

依賴者想找人填補自戀型母親留下的情感空白,
在兩人關係中扮演「你能為我做什麽」的角色。

"如果你愛我,
你就會為我做些事,
我值得你這樣做,
也期待這種理當如此的待遇。"

▌如何不成為自戀型母親
最重要的核心是要認知妳孩子的成就不等於孩子本人。

不要矯枉過正,
妳母親採用A方案的教養模式,
妳就硬要採用截然不同的B方案。
母親嚴加管教,
妳就刻意放任女兒為所欲為。

適合妳教養的模式,
是必須是以妳的價值系統和信念為基礎,
很可能也包含一些妳母親的想法。

另外也要具備理解力,
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事情,
當孩子有需求時,
妳能站在她那邊,
用同理心來傾聽和了解孩子。

▌書籍資訊
書名:媽媽的公主病:活在母親陰影中的女兒,如何走出自我?
作者:凱莉爾‧麥克布萊德  
譯者:馬勵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18/07/12

© 本文由作者【古閱書】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