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博弈》閱讀心得

古閱書
2022年8月9日
一開始聽樊登讀書講到這本書,
想說這書傳達的概念好熟悉,
核心概念跟《鬆綁你的焦慮習慣》好像,
難道《欲望的博弈》是簡體版的書名嗎?
聽完說書才知道這是同一個作者的第一本書,
台灣書名為《渴求的心靈》。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在第一頁寫到獻給"亞馬遜成癮者",
主要就是作者第一本書在亞馬遜的書評有一則評價按讚數極高,
她給作者的書3顆星的評價,
其評論的標題寫下"刻意保留資訊",
簡單的說就是《渴求的心靈》著重理論,
卻沒有給你幫助你戒掉壞習慣的嚮導。
剛好這次聽了作者第一本書的說書,
補強《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的理論基礎。
人類的大腦有860億個神經元,
海參的大腦只有2萬個神經元,
但你知道人類跟海參的大腦一樣嗎?
都是遵循生物的本能:趨利避害。
有獎勵就多做,沒獎勵就少做。
人的大腦容易對壞習慣上癮,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觀偏差,
我們會盲目且反射性地做出符合自己主觀偏差的反應。
熬夜晚睡享受深夜的自由,
發表貼文期待按讚數飆高,
喝肥宅快樂水舒服又暢快,
這些習慣很可能都是你的主觀偏差。
當你能真正覺知當下的行為,
你才有可能打破欲望的枷鎖。
▌本書提到六種類型的上癮
1.直接上癮
上癮就是即使你知道這個行為慢性自殺,
你還是持續做這樣的行為。
記得10多年前看過一本漫畫,
名叫《丘比特的惡作劇》,
主角患了某種疾病,
一生中只剩下七次高潮射精機會,
七次結束,人生也就畫下句點。
書中的主角知道射精會死人,
但還是一無反顧地慢慢用掉這七次機會,
這個就是直接上癮。
2.技術上癮
人們錯誤地把思想的興奮感當作了真正的幸福。
如果你有在經營IG或臉書粉專,
很容易因為按讚數的增加而得到興奮,
因為觸及率下降而抱怨平台更改機制。
作者提到某次跟老婆去羅浮宮欣賞藝術品,
但卻有許多人是忙著自拍,
發表貼文跟網路上的好友互動。
這不是很諷刺的一件事嗎?
3.對自己上癮
簡單的說就是這個人極度自戀,
以自我為中心,沉迷於自己的觀點。
先前美國議長裴洛西來台,
可以發現網路上對這件事的評價,
就像摩西分紅海一樣,
一群人把這件事說得罪大惡極,
一群人則是非常推崇這件事。
許多人不是根據事實來判斷,
而是根據個人的好惡來評價。
4.分心上癮
分心讓我們錯失當下。
尤其是在現代智慧型手機當道的年代,
想要對抗分心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5.思考上癮
總是煩惱很可能不會發生的事情。
之前上博客來看到有本書名很聳動
《阿共打來怎麼辦》。
有些人可能好久好久才會思考這個問題,
有些人則是一有風吹草動就擔心對岸打過來,
這種也算是思考上癮。
6.對愛上癮
習慣性追逐愛,
享受熱烈期的濃情蜜意,
卻不願意踏入平凡的婚姻生活。
總是遊戲人間,
以為這樣才是真正的快樂,
卻忽略了愛的藝術。
▌如何做到全神貫注
1.調動好奇心
興奮帶來了一種不安,
一種想要更多的緊張衝動;
好奇心帶來的喜悅更加平穩且開放。
2.選擇友善,減少刻薄
鍵盤俠會刻意留些挑動情緒的文字,
憤怒文字吸引大眾注意,
大眾注意的回饋讓這個人更喜歡留憤怒的文字。
當你改採用友善的想法,
就能幫助於我們更專注。
3.尋找心流
找到能讓你感覺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的事物,
定期靜坐、冥想,
能幫助自己更加專注當下。
4.訓練韌性
韌性等於彈性加堅強。
不要讓自動化的習慣決定你的人生,
你可以改變,
透過韌性擊敗不好的舊習慣。
▌書籍資訊
簡體
書名:欲望的博弈:如何用正念擺脫上癮
作者:賈德森·布魯爾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05/01
繁體
書名:渴求的心靈:從香菸、手機到愛情,如何打破難以自拔的壞習慣?
作者:賈德森·布魯爾
譯者:陳建鴻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9/07/17
© 本文由作者【古閱書】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