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翁媳,海闊天空

海中地職人
2022年8月6日
八月五日,香港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女士透過傳媒(?)發佈與家翁袁弓夷斷絕親屬關係的啟事。每個時代都有該時代興起的思潮、思考問題的方法,今日有人高舉「去政治化」,分析議題時極力去除涉及政治的部分,本文響應潮流,採此路徑,支持容海恩的行為。
容海恩斷絕翁媳關係表面是基於政治理由,實際是大義。近日袁弓夷成立「香港議會」,被保安局長鄧炳強點名指稱違反國家安全法,全宇宙通緝。當今香港由亂入治,由治及興,管治集團成員個個古道熱腸,忠肝義膽,充當推進偉大民族復興的急先鋒,當仁不讓。容海恩是尊貴的愛國立法會議員,絕不可能為求保障政治前途,才與袁弓夷劃清界線,而是如她在啟事中所言,完全出於國之大義。雖然一講「國」,必涉政治,但政治觀是眾多方面價值觀的總和,儘量去除政治的部分後,大概可解讀這絕交行為背後的理據是︰家翁的行為違反容海恩心目中做人的底線,可能是挑動人際仇恨、漠視偉大恩情等,達到人人得以誅之的地步,逼於無奈斷絕關係。
容海恩的行為之所以值得力撐,在於她敢於反省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流弊,「敢於亮劍」,「敢於對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進行意識形態鬥爭」,若她的行為獲中華兒女仿效,將從水深火熱中解救無數家庭和個體。傳統文化提倡人倫關係,尤重父母子女的上下關係,大講「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先秦時代還可說宣揚仁義道德是當時思想家的理想,他們真誠相信忠孝仁義締造美好社會,甚至從本質上人該追求崇高價值。可惜漢朝以來儒學遭曲解,消減最精彩的哲學部分,舉孝選廉,明顯變成治國權術,再教忠教孝,亦不過鞏固政權與人民之間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而已,這種上下關係的基礎確立於根本的家庭關係之中,加上農耕社會本來重視穩定的宗族關係,官方和民間兩股思想合流,糾結成中華文化裡「君是一國之君,父是一家之主」根深柢固的觀念,凡事以長輩(也集中在男性)作主,莫說不服從國君家父,只要據理力爭、講道理,也是忤逆冒犯,不忠不孝。
這種觀念構成家庭中過強的羈絆,持這觀念的人認為子女對父母盡孝,盡孝包括回報恩德、反哺照顧、順從父母、建立良好關係等,盡孝出於兩大理由︰一、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之恩,養是給予溫飽,育是培育;二、父母與子女有血緣關係,這本是令人值得盡孝的先驗理據,毋須其他理據支持盡孝。針對第一點,子女獲養育,幾乎無以為報,為此悉力報答,理所當然,但並非「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父母沒有妥善照顧子女也是可見。加上父母之於子女,也不只有施恩;子女之於父母,也不只有負擔,老是抱持恩主心態,把養育之恩誇大,由孩童三歲講至八十歲,並非健康的父子關係。針對第二點,由擁有血緣關係推論至子女必須盡孝,中間有思想上的跳躍,即是有血緣關係並不能立即推論至必須盡孝。經常有人說「佢點都係你阿爸,所以……」之類的說話,背後就是這種思想。面對父母一而再作出神憎鬼厭的行為,例如完全不理會現實世界發生的事,只抱持一己觀點,大講「我覺得」、「我唔識」、「我見唔到」,堅稱某些爭取社會公義、提倡更高價值的人為「腦殘」、「屍」,甚至子女也被他們標籤成這種人,而拒於家門外。子女與這種人的關係只有血緣,也就是某年某日那兩名男女的精卵結合,再由母體把胎兒生產下來,要為這種生物性質的過程賦予意義,並無不可,但繼而認為出於血緣關係就要盡孝、子女要與上一輩維持良好關係等,只是加添多餘意義。
世上總有人難以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單憑血緣就盡孝、改善父子關係,令無數人陷於痛苦中,明明父母就是不能以人類的方法溝通,明明他們拒絕認識世界,明明他們看子女就是低幾等,還硬要期待父慈子孝,家庭融樂,若非血緣這一根柔弱絲線,子女根本只視他們形同陌路人,「佢始終係你老竇」這句話還能說下去嗎?進而深之,把國家民族視如父母,指稱體內流著甚麼血就有一系列國家民族責任一擁而上,擠壓在平民百姓身上,先不論父母與國家這類比是否恰當,按上文論證所得,單講有血緣關係就有某種責任,難以成理。
今日新時代的凱歌高唱入雲,容海恩從家庭中踐行破除舊思想,強悍實幹,縱使啟事的文字無足可觀,連「翁媳關係」也弄錯,應是大義當前,難待逐字考究,草率成章,以容女士的水平也是無可奈何。但切忌錯置重點,宜學習箇中可貴的精神,反省我們與父母、子女,以至社稷蒼生的關係。
©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