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仔註定失敗嗎?(上)

職場上的西西弗斯

職場上的西西弗斯

2022年7月23日

Cover image

日前中學文憑試放榜,一眾狀元在鎂光燈下固然每個都前程錦繡、躇躊滿志,不少狀元更立志成為醫生。不過,放榜這個遊戲有人歡喜有人愁,不少分數未如理想的莘莘學子未必能走上人中之龍的道路上,但求選擇自己喜歡的路。在放榜之際,不少大人、師長、社工和企業老闆紛紛走出來當「專家」。通常第一句就是:千萬不要選文科!

筆者作為文科仔,對這句話的感受最深,既有不屑大眾對文科的歧視,卻又不得不承認這句話的真實性。因此,文科仔的大學畢業可以等於失業、開始踏上「揸兜」之路。純文科和純理科的學生在香港這個金融世界中,總是難以找到定位,而醫療學科、商科等的出路總是比較廣。筆者在職場世界中浮沉了兩年左右,終於梳理出新的思維。

文科仔的問題是難以在職場上直接找到相應的工作定位,這必然是一種很明顯的弱點。然而,筆者認為這不代表文科仔在職場上沒有競爭力。反之,他們在語言、溝通、文字工作和教育方面亦有著過人之處。

文科仔最大優勢是語言能力較好,出路除了老師之外,其實選擇比想像中多語言的優勢,偏偏放諸各行各界都似乎適用。就像出版、傳媒和廣告等,當然他們的薪酬和待遇都偏低。加上,現時紙媒統統都轉網媒,即使堅持入行,也需要學習剪片軟件。

而且,翻譯系的文科仔多數精通中英文,兩文三語的新聞稿、公關及市場推廣文稿對他們來說往往輕鬆解決。大型企業或機構一定會有Corporate Communication,亦即是企業傳訊的部門,性質就結合公關及企業編輯職能,對外宣傳亦要對內做溝通工作。

除了上述的優勢之外,當然文學院的問題是在於有些科目過份專門且冷門,出路自然相對狹窄,例如日本研究、中國研究、東南亞研究等學科。不過,筆者在職場上發現以上專業的畢業生都能夠發揮其所長。如日本研究的畢業生在日資公司工作,熟讀日語的他們與其他日本人溝通時,對其文化之掌握使他們在工作上更加無往不利,簡單一句こんにちは也可能把握到節奏、機會,這的確是其他學科沒辦法提供的。

讀到此處,相信大家會感到文科仔的出路儘管不少,但是偏向於「揸兜」。其實文科仔也可以做中產,有穩定收入,留待下回分解。

© 本文由作者【職場上的西西弗斯】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