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還有香港電影,那是屬於文化當中極為強烈的震撼彈

Owen@taekwondowen
2022年7月18日
隨著第四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落幕,不同的獎項都名花有主。這一屆的金像獎給予自己的感覺很是欣慰,筆者在大學期間曾經撰寫一份報告,比較韓國與香港電影的文化發展,其中的結語是一種深深不忿:香港的電影,影響了韓國以「文化立國」作為軟實力的輸出,並成功創造了韓流影響著全世界,但是,香港卻竟然只能停留在過去。時至今日,看著今年金像獎的電影,終於有一種感覺:沉寂的香港電影慢慢回來了。
筆者雖未算深度熱愛香港電影,但卻不得不承認自己是被香港電影所形成的文化一直深度影響著自己成長,其中當然不得不提李小龍。李小龍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創造僅四部半的電影,竟然影響了全世界對於香港的既定形象,並且改寫了武打電影甚至傳統武術的發展。繼李小龍的電影以後,不少動作與武打電影相繼出現,並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演員來港演出,情況好比現在的荷里活一般,又創造了不少舉世知名的動作電影演員和導演們。
就是香港這麼少的一個地方,竟然能創造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吸引不少外地人都知道香港是如此獨特的一個小城市。但是,香港的電影卻在九十年代開始逐漸變得原地踏步,喜劇與賭博劇變成了重覆又重覆的主流,雖然同樣創造了一道影響華語圈的潮流,但是對於外界的影響力卻漸漸變少。
至後來合拍片變成了資金的主要來源,真正的「港產片」彷彿難以支撐下去,香港的電影變成了有著宏偉的身軀卻苦無靈魂的電影一樣。萬馬奔騰的場面雖然震撼,可是,然後呢?
結果香港的電影開始慢慢偏向了兩極化的發展,一邊是以大額的資金構造璀璨的場面,目標是要取得大額票房的商業片;另一邊則是相對地小本製作的小品,側重本土情懷的故事,使得香港的觀眾也似乎不得不要在兩者中選邊站。
直到今年金像獎的電影,這兩條路似乎又慢慢走回在一起。看著《梅艷芳》打造出香港最光輝的年代,但同時在講述著一個傳奇故事;在《媽媽的神奇小子》和《濁水漂流》當中,同步揭曉著香港的光輝背後另一道辛酸的現實;《智齒》創造了一個讓人覺得似是而非的平行時空當中的香港;而講述平行時空的可能性,還有《一秒拳王》;而且,還有找來了當代知名的電影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的《第一爐香》,也是在描寫戰時的香港。
但是,香港的電影總不能只是把目光放在香港市場。筆者深信,好的電影,有心思,有深度的電影,有著很強烈的想要跟別人說一些東西的電影,總是能夠吸引人的。就像當年李小龍就是要打真功夫,讓人知道功夫的厲害;《無間道》的設計讓荷里活的電影圈也不得不驚訝,甚至將劇本重新演譯成荷里活的版本依然能夠橫掃多獎項;當然還有筆者感受極深的《一代宗師》,把一個年代,一眾大師,還有傳統武術的勁度與電影效果的美感交織而成的藝術品,還是能夠讓世界震艷的。
然而,香港的電影在過去二三十年處於一個極為困惑的交錯點:光輝一代的前輩們與新晉一代的後輩們,中間仿如隔著一道鴻溝,就如上文提及過的兩種電影路線一樣,兩代電影人似乎難以融為一體。
猶幸在今年的金像獎電影當中,不少電影都似乎能夠打破了這道高牆,就如《殺出個黃昏》的謝賢與鍾雪,一個畢生都在電影圈打滾的巨星,一個夢想成為巨星而捨棄一切投入電影的新人,終於都能在同一部電影中演繹著走出了這一條中間路線。還有《媽媽的神奇小子》中吳君如帶著不同年代的「蘇樺偉」,展現了一部完完全全訴說著香港的時代變遷當中,被遺忘了的英雄的滄海桑田。
就如文初所說,電影的影響力,就是文化界的震撼彈,甚至是威力強大的原子彈,可以令周遭的波長都會受影響和改變。作為香港電影的受眾,那就更應該去支持香港的電影創作。支持不一定是單純的購票觀看,參與電影的討論,分享電影的期望,關注電影相關的消息,都是支持香港電影發展的一小步。當香港的電影能夠走回一段屬於香港的路,再次打造出影響世界的香港風景,那就香港的光輝歲月重新起步的時刻。而我,一直盼望著這天的來臨。
© 本文由作者【Owen@taekwondowen】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