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

小隻女脫軌生活

小隻女脫軌生活

2022年7月14日

Cover image

外在的問題,往往卻要向內看~

一般人想解決問題,總透過說服、說理、命令或指責,看似平順地解決了問題,但反覆出現問題依舊困擾著雙方。


如同荒廢課業的學生,在父母耳提面命與師長不斷鼓勵下,孩子都知曉該認真於課業,認真訂定了密密麻麻的讀書計畫,但每到了夜晚,只剩下無法達成而產生的自責與失落感,日復一日而無法由自責中脫離。

也像是想營造和樂手足關係的我,遇到爭執就當法官評判,有問題就責罵或處罰孩子,處罰過後又只剩下後悔自責。
下一秒手足依舊吵鬧不休,日復一日只落得吵吵鬧鬧的家庭氣氛。

猶記要將薩提爾導入學思達時期,輝誠老師總是希望要求能建立一套好奇的問話SOP,阿建老師總說:「這不是一個套路,而是帶著好奇想去了解一個人,真心地想關心他」

邀請你試試阿建老師好奇的句子,「你還好嗎?」、「發生了什麼事嗎?」,套用在不同應對姿態、語氣、講話速度與內心狀態,給人的觀感迥然不同…

阿建老師提倡,改變的第一步,不妨從好奇、了解孩子的內在開始,不要急著解決問題。
父母也需改變自己的應對方式,多與孩子對話。透過對話了解孩子,讓孩子擁有覺察、改變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行為。


「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一書中,阿建老師藉由許多的故事與例子,並加上細膩的解說,讓讀者能藉由一個一個的脈絡剖析,逐步學習與連結冰山底下的渴望。

我特別喜歡書中阿建老師與母親的對話,後媽勤於照顧與擔心孩子營養不足,每天一早都得為每人準備「二顆蛋」,久而感到負擔又不知怎麼拒絕母親的愛,阿建老師即使以表達吃一顆蛋的意願,但母親依然故我。
透過與母親對話,連結到母親從小是個養女,生活裡飽受委屈,準備三餐是傳達對孩子的愛,透過對話傳達給母親的愛與價值,才讓二顆蛋無礙於母親對孩子的愛…

對話除了表達自己外,更需要深入對方心中,連結到對方,才是有效的對話…

#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
#李崇建

© 本文由作者【小隻女脫軌生活】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