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出茶寮坳 2️⃣ | 港島大潭水壩🧱:行山•夏韻

岑卉

岑卉

2022年6月30日

Cover image

👣步程:
⤵️出茶寮坳↘️觀塘公眾碼頭⛴️西灣河➡️14號巴士🚎↗️大潭道:大潭郊野公園。🔁回茶寮坳
🌀天氣:
多雲。間而晴朗。酷熱。偏南風。
🚞交通:
步行。渡船_街渡觀塘碼頭-西灣河。巴士_新巴14嘉亨灣-赤柱。步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下旬的天氣,跟隨時節的徵候,滿街飄揚的彩帶和紅旗,襯托在深藍碧透的天色裡。天氣晴朗炎熱,卻也高遠澄碧,白雲朵朵,水洗似的藍晶瑩剔透,有秋後的顏彩。

藍天,白日,紅旗,正是節日的禮感。更有特區生日的粉妝濃彩,紅旗高掛,區旗迎風,處處鶯歌燕舞,一派喜慶。

從茶寮坳走下來,感覺得到人流的喧染。雖說每日的個案仍是居高不下,觀乎市面的景象,抗疫疲憊的麻木像是冷熱相交的鏡面上的霧水一般迷濛、無視。也是,誰能抵抗得了長時間的孤寂和難耐。

順利邨路下來,協和街下來,穿過裕民坊商場,走天橋進入APM,再走著,來到海濱。天清朗,雲高垂,海風吹拂,水石榕树尚存的花開依戀季節的尾端,花瓣飄零,清香隨風。

她的喜悅,和著走動的氣喘,口罩上臉色的緋紅,細細一層汗津隱隱。說著:

天色相就,清風吹拂,是踏青漫散的日子。流得一身汗,清醒一日腦,想來也是怡然自得啊。你看呀,老師,觀塘碼頭上的留宿者搭建的木排屋子,有模有樣的,只留出路口的一左一右兩個渡口。這裡風清水冷,四時陰晴圓缺,都一樣悠閒別致。

不是司空見慣的嗎,怎麼興致還是初心不改?回頭慢慢欣賞好了,趕船呢。

他走下渡口的台階,在船板邊的台階等著她來,輕輕的撫穩她的手,看她踏上船板。

🌿走出西灣河碼頭,旁邊的嘉亨灣乘坐14號巴士,經筲箕灣上山大潭道,來到郊野公園南門的站頭。

🌿走進大潭郊野的森林裡,渾身的汗水濕透,還是能感覺到陰涼的風從大潭灣上吹來,稍微上斜的山路還是英國人百多年前開闢的,據大潭文物徑的路牌上的介紹,那些麻石磊成的拱形石橋已是百多年前的建築。踏上一座座石橋,跨過原本是山脊的湖水上空間,綠綠的水沉靜安穩,微微的波紋漣漪,倒影上墨綠的山蔥蔥鬱鬱。美妙的是每做水庫大壩的造型有些異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水和山的襯托下,岩石拱橋一洗如新,沒有歲月的痕跡。依著石橋的護欄望去另一頭的大壩上的岩橋,移動的汽車像積木搭建的玩具徐徐而過。橋底的湖水依舊是綠的,唯有遠處的水面泛起藍色,那是天空映照的畫面。路徑是好的,沒有殘破的坑坑窪窪,兩旁間而開出的燒烤營地參差,巧妙的很,都是在山堆突出在湖水上高處,四周的景色固然是美的,當你燒著雞翅膀,流連天水山色,自會怡然自得,忘憂陶醉。

他們沒有這種雅興,因為疫情,燒烤營地都是封閉的。媒體上其實也是有過輿論的,說是餐廳堂食可以,為什麼廣闊天地的山野不可以燒烤呢?這是逃離疫情鬱悶封鎖和呼吸新鮮空氣的所在。當然,當局是不會有回應的。許多事情,在民情民意上,政府是寧可少不要多,反正政治的概念就是不做就不會有錯。

大潭的水庫是高處連著低處而建,高處的水滿了會溢出流下低處的水庫,待雨季時水滿為患,便將水從行車大壩的中空排出。由大霸下面的觀景處往上看,會有氣勢磅薄的湖水排空而出,像瀑布般美麗。

🌿她調皮的跑在前頭,在大潭副水塘壩上的路徑邊停下來。她依著護欄,低頭看著。湖水中竟然有一群顏色錦秀花色各異的錦鯉,又肥又大,領著一群不知名的魚兒在遊蕩。

午後,太陽從雲霧中閃出,天色逐漸湛藍。湖面上灑下一層粼粼的波影,隨著微波晃動。堤壩溢出的水像鋪開的絨布,平坦柔滑,靜謐厚重,墨綠如彩。

路徑在此從橫交錯,北面的大風坳,東邊的大潭灣,向西是黃泥涌峽,南回就是來時的山徑。大潭水塘道、港島徑,還有其他的路徑交錯,途中總會有遊人相遇。

他和她在湖邊的休憩處。摘下口罩的她的臉色緋紅,密密的絨毛一般的汗珠呼應她的呼吸。他擰開保溫瓶的蓋子,遞給她熱茶水。他透過她口唇上的熱氣看遠處湖水面上的粼粼波光。

🌿沿路一座座百多年前的水壩,還有當時建築工人的宿舍紅磚房子分散在幾座水潭邊。歲月似乎沒有太多的痕跡,拱橋壩座的基石和欄邊依舊顏彩如新。路徑的山林和山花年年更新,花開花落又花落花開,踏青的遊人青青如故。他們也如遊人一般,山青水綠雲彩飛揚,這裡可以呼吸的,是摘下口罩後的鮮新和自由。

© 本文由作者【岑卉】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