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症候群》閱讀心得:25齣真實尖刻,但依然想念的巴黎幕後花絮

VVN LENS

VVN LENS

2022年6月24日

《巴黎症候群》閱讀心得:25齣真實尖刻,但依然想念的巴黎幕後花絮
《巴黎症候群》閱讀心得:25齣真實尖刻,但依然想念的巴黎幕後花絮

不知道在多方闢謠後的 2022,「浪漫花都巴黎」的形象還殘留多少?如果你仍然對這個城市有點信心,《巴黎症候群》再適合你不過。

 

《巴黎症候群》書籍簡介

《巴黎症候群》是 25 封幽默又細膩的日記,以第二人稱的書信格式,記錄了作者前後超過十年的巴黎旅居生活。那是他的曾經癡情、落入凡間,種種與巴黎的愛恨糾葛,情感之豐富,就像是在看一對分手戀人的回憶錄,酸甜苦辣皆有其動人之處。

故事從第一天如何隻身帶著六十公斤超重行李、逃難似地從機場搭地鐵進入巴黎開始,在「香榭麗舍」大道(Les Champs-Élysées)上和法國人爭論麥當勞存在的意義、龐畢度中心廁所內的電話驚魂、難以捉摸的法式思考邏輯、電影中的美夢大破滅、邊緣移民區的底層生活觀察、到實戰經驗分析巴黎人的懶散習慣和感情觀一一收錄,看得不禁直呼:「對,這才是在地人認識的道地巴黎」!

延伸推薦:毀三觀、浪漫、時尚?精彩法國電影大盤點!

 

《巴黎症候群》閱讀心得

圖片來源:VVN LENS

白日夢與現實的距離

老實說前言跟書介都下得有點聳動,巴黎其實也沒那麼糟啦,頂多就是現實了一點,才會讓多數人覺得大夢初醒。

身為曾短居法國的交換生(當初住在車程離巴黎約 2 小時的雷恩),事前對於巴黎之旅已經打了超多預防針,所以撞見路邊便溺、地鐵醉漢、觀光小偷也不至於太過震驚,反正不管哪個城市都有黑暗的一面,或是我待得不夠久還沒能察覺更誇張的事。

所以本來以為《巴黎症候群》要揭露巴黎更「髒」的一面,實際上,作者所記錄的更多是關於人性,還有一些社會運作的潛規則,比如說法國人的排外、被移民局羞辱、被昂最租金荼毒等,在本書出版那時(2011)可能已經震撼台灣人,現在看來反倒有種一起苦中作樂的親切感。

 

「巴黎症候群 Paris Syndrome」是真實存在的

巴黎症候群(Paris Syndrome)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精神疾病,指的是當旅客到達巴黎之後,發現巴黎沒有想像中的、像電視媒體所包裝的那麼優雅、和善、浪漫,而是相當排外、自我中心又髒亂,進而出現焦慮鬱悶的症狀,甚至有的人必須飛回國接受治療。

巴黎症候群尤其好發於日本人之間,因為社會風氣、文化與禮數幾乎與法國人相反,讓大多日本人難以接受,電影裡那個女神般的存在如此墮落。

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所引起的特別社會現象,或許也能藉此批判媒體的片面性以及媒體識讀的重要性。

延伸推薦:導致「巴黎症候群」的元兇?10 部 Netflix 入門法劇推薦

 

巴黎還是有他的浪漫

比如說在二手市集挖寶,還有學會把握陽光出門閒逛,又或是遊覽《巴黎症候群》所介紹的眾多藝術景點,都是巴黎要教大家的浪漫,也藉由本書沿著巴黎地鐵遊歷一翻,但顯然再風情萬種的文字也比不上那些雙腳踩過的,越讀是越懷念那座浪漫之城了🌹

 

《巴黎症候群》購買資訊

作者: 林鴻麟

出版社:一起來出版

購買連結:讀冊二手書

 

《巴黎症候群》延伸推薦

 

————————————————————————————————————

☾☾ VVN LENS ☾☾

© 本文由作者【VVN LENS】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