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重要還是目標重要?

三明治先生的理財筆記
2022年6月13日
最近兒子幼稚園要畢業了,雖然已經很久沒上課了,不過老師還是很關心畢業舞蹈表演的事,所以請我們要常常放歌給孩子聽。
原來是兩首兒歌的組曲,但令我疑惑的是,竟然是台語歌+客語歌。
雖然我們這大部分的人都是講台語,硬要說用台語歌加強地方特色也說得過去,但客語…我每天工作接觸的人也相當多,就沒聽過有人講過一句客語。
其實也不難猜出選歌的考量,因為現在政府就是在推廣母語,而台語跟客語又是重點中的重點。
但這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嗎?推廣母語我很贊成,但應該是在生活中創造該語言環境,讓孩子耳濡目染,甚至加入課程協助,這才是能增加母語能力的方式吧。
但我看到的是,連台語都沒在教,老師也都說國語,反倒是英文教了不少,但最後的畢業生致詞卻要用台語、表演歌曲要用台語+客語。
果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過苦了家長而已。表演歌曲客語部分我完全聽不懂,也不知道只懂一首客語歌能有什麼幫助,但很容易想到的是,長官看了一定很高興。
發現很多人都是只學了手段,卻不了解政策內涵,真要說的話我們這裡新住民的後代一定比客語族群多,為什麼不選一些東南亞的歌曲呢?
有帶孩子去過好市多的人一定知道,出口的劃記員如果遇到小孩子遞單,通常會畫個可愛的圖案給他們,孩子都會滿開心的。
但有幾次尖峰時刻去,劃記員連看都不看,直接就翻到背後畫圖案,讓我有點困惑。
他們工作不是確認有沒有重複或漏刷嗎,閒暇的時候畫個圖案,讓小孩開心一下無妨,但最後怎麼喧賓奪主,好像這才是本業了。
仔細想想這種事好像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政府推人行道,就畫了一堆綠底的標線型人行道,結果都是違停車;前陣子公園流行鳥巢型盪鞦千,結果每個公園都裝一個,有的還尿布型、鳥巢型兼有。
這些都是為了一個遠大的政治正確目標,卻忘記了原本最重要的政策目的的反例。
推人行道不就是為了行人安全好走,但用標線行事只是便宜行事,車行道路一樣變窄了,行人安全卻沒有提升,只是績效快速上升。
公園提供的遊具應該要考慮效益,可以用分齡設計的方式,但每個公園都要全齡,反而壓縮了遊樂空間。
感覺例子舉也舉不完,或許這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或許我們自己也常常會忘了目標,只為迎合「政治正確」。
如果你沒有目的,最後一定會達成目的。成長應該是朝向有意義的方向,而不只是政治正確。我們應該時刻警惕,到底是在做對大家重要的事,還是對自己重要的事。
© 本文由作者【三明治先生的理財筆記】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