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薛西弗斯的神話》:活著,帶著世界給我們的裂痕去收穫,去用殘損的手掌撫平彼此的創痕,固執地迎向幸福

Just Brielle
2022年5月10日
故事說的是薛西弗斯死後重返人間,重新見到過世界的陽光與水、發燙的石頭與大海,也正是因為他見證過世間這些美好的面貌,所以不願再回到那個冷冰冰只有永夜的地獄裡,於是貪戀人間,構成他被諸神懲罰的「罪源」。
卡繆希望讀者想象那個備受諸神懲罰、日復一日推動巨石上山頂的薛西弗斯,是快樂的。雖然那塊巨石象征著薛西弗斯的痛苦,但也透射出薛西弗斯自由反抗的無畏精神和勇氣。而他那肉體背負的痛苦是諸神所予,並企圖讓薛西弗斯認為這樣的痛苦是源自於他本身。
作者卡繆認為世界本就是荒誕的,從而去解釋人為何會出現生存焦慮,所謂生存焦慮,主要源於人們日常裡的省思、世界與人的疏遠形成的陌路和不安、令人畏懼且避而不談的死亡,以及人們對理性認知的局限,由此而構成荒誕。
書中除了貫穿卡繆對於「荒誕」字義的解釋,同時連結幾位哲學人物作為文本思想體系的延伸架構,書中前半段幾乎是他一些所想所得,至於書名裡的主角薛西弗斯只佔書中後半的一小部分,更多像是借人物對思想主軸增加強而有力的定義及說服。
薛西弗斯清楚明白地確定這種痛苦是肉體的痛苦而非意識上的痛苦,也就是說他看穿這種痛苦是來自於肉體遭受壓迫的痛苦,而非本質性的痛苦,而他也因這份意識的清醒而感到幸福。薛西弗斯接受命運,從來就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他深知當對幸福的憧憬過於急切,只會更深地感受到痛苦,於是他在接納這份痛苦的過程裡,不斷地賦予定義。
這種定義不能為諸神左右,而是薛西弗斯自我意識的思想主宰,正是如此才顯得可貴。
書中佳句摘錄:
- 「活著,帶著世界給我們的裂痕去收穫,去用殘損的手掌撫平彼此的創痕,固執地迎向幸福。」
- 「真正的生活是在撕裂內部出現的。生活,就是撕裂本身。」
- 「厭倦喚醒了意識,并且挑起一系列狀況。」
© 本文由作者【Just Brielle】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